为什么要进行敏感性分析
进行敏感性分析有以下3点原因:1、找出影响项目经济效益变动的敏感性因素;2、研究不确定性因素变动;3、选出不敏感的投资方案。项目目标的实现往往受技术、资源、市场、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敏感性分析,考查与项目有关的一个或多个相关因素发生变化时,对该项目的目标、经济收益或其他方面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
敏感性分析法是指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指标有重要影响的敏感性因素,并分析、测算其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程度,进而判断项目承受风险能力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为什么要进行敏感性分析有以下3点原因:
1、找出影响项目经济效益变动的敏感性因素,分析敏感性因素变动的原因,并为进一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如概率分析)提供依据;
2、研究不确定性因素变动如引起项目经济效益值变动的范围或极限值,分析判断项目承担风险的能力;
3、比较多方案的敏感性大小,以便在经济效益值相似的情况下,从中选出不敏感的投资方案。
扩展阅读
如何进行敏感性分析
- 确定敏感性分析指标
敏感性分析的对象是具体的技术方案及其反映的经济效益。因此,技术方案的某些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例如息税前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都可以作为敏感性分析指标。
- 计算该技术方案的目标值
一般将在正常状态下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数值,作为目标值。
- 选取不确定因素
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并不需要对所有的不确定因素都考虑和计算,而应视方案的具体情况选取几个变化可能性较大,并对经效益目标值影响作用较大的因素。例如:产品售价变动、产量规模变动、投资额变化等;或是建设期缩短,达产期延长等,这些都会对方案的经济效益大小产生影响。
- 计算不确定因素变动时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
若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时,则要在固定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变动其中一个不确定因素;然后,再变动另一个因素(仍然保持其它因素不变),以此求出某个不确定因素本身对方案效益指标目标值的影响程度。
- 找出敏感因素,进行分析和采取措施,以提高技术方案的抗风险的能力。
敏感性分析适用场景
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在观察当选用不同模型、不同选用标准等情况下,meta分析结论的稳健性。在系统综述过程中有许多可能需要进行敏感性分析的时候,包括:
- 研究检索
- 纳入标准(受试者特征、干预措施的特征等);
- 变量定义
- 应分析数据(连续性数据、有序度量单位、交叉试验等)
- 分析方法(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二分类结局选用OR,RR还是RD,等)
敏感性分析的目的不是筛选最有利的结果,而是考察结论的稳定性。因此,应报告所有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当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要分析结果一致时,可将其作为附表或附图,正文中简要说明当前的结论是稳健的即可。当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要分析结果不一致时,说明主要分析的结果并不稳健,建议在结果部分直接呈现敏感性分析结果,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并在讨论部分分析、解释可能的原因,如有需要,还应进行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