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成本是什么
控制成本是指科学的组织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是企业实现成本计划的重要手段。控制成本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想保持持续的成本优势,必须依靠科学、严格的基础管理来支撑。
一、定义
控制成本是指科学的组织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是企业实现成本计划的重要手段。
控制成本是成本管理项目的内在化。
企业的各方案确定以后,就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来完成方案确定的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管理当局需要制定各种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通过对这些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的分解与落实,把各部门和各项任务都纳入预算体系,促使各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将各部门工人物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指标、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保证目标的实现。在控制阶段,会计人员不仅要参与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的制定,更要利用其掌握的成本信息优势,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会计所应用的控制成本,其核心是预算成本和标准成本。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机械工业企业普遍推行会计制度,以核算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这属于事后的成本管理。名列前茅个五年计划以来,推行了计划管理和定额管理,试行了成本计算定额法,使成本管理从单纯的成本核算发展到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使事后“算成本”变为事前“管成本”。为了加强成本管理,需要作好定额工作、原始记录工作、计量工作、物资收发领退工作、内部计划价格工作等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求对成本指标进行分解,实行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明确划分责、权范围,并制订成本管理制度,形成成本管理的保证体系和责任体系;要求实行全面成本管理,也就是全过程成本管理和全员成本管理。
二、实施
成本控制必须要依靠科学、严格的管理。
控制成本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想保持持续的成本优势,必须依靠科学、严格的基础管理来支撑。
成本控制以预先确定的成本(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为依据,对生产和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物资耗费、劳动耗费和其他费用支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成本控制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始于产品的设计阶段。根据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目标成本管理,由技术设计和经济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保证新产品试制和老产品改型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在市场上具有竞争性,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
成本控制首先确定先进合理的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标准是对各项费用开支和各种资源消耗所规定的数量界限。它包括原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费用限额等。在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应经常把成本发生的实际情况与成本控制标准进行对比,对发现的偏差及时纠正,使费用和消耗在成本控制标准内发生。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人员在成本控制体系中都负有责任。班组工人在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以定额为依据,对原材料、工具、工时等消耗进行控制,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降低和节约原材料消耗;技术人员探讨产品功能与成本间的关系,力求以最低成本达到产品功能标准;生产管理人员协调和组织均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资金的占用;经营管理人员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和储备资金占用以及管理费和销售费等的支出。
对现代企业而言,严明、规范的制度是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企业目标最有力的工具。这是我们在企业制度建设当中的深切体会。我们集中力量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为解决健全工作标准和完善工作程序两个核心问题,在公司内部全面推行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将企业总体战略思路和职能战略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和过程上。二是强化公司的监督、稽查机制,成立专家管理委员会,监督各种制度执行,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和持续改进。从而建立成本控制的制度化基础,以及与成本控制相适应的制度本身的改进机制。
持续的、严细的成本控制能力,来源于经验的积累与利用,必须有先进管理工具与之相适应。为此,我们建立了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为深化基础管理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技术平台。目前,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生产实时、财务管理、综合查询、内部网站等六个子系统已建成投用,运行管理、燃料管理、工程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四个子系统即将开发建设。MIS系统的建设,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思维,公司各项工作流程得到优化,为推进企业低成本战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路。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