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可行性指:1、管理上的可行性;2、技术上的可行性;3、经济上的可行性;4、社会适应性上的可行性。其中,管理上的可行性是指指管理人员对开发应用项目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
1、管理上的可行性
指管理人员对开发应用项目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主管领导不支持的项目肯定不行。如果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抵触情绪很大,就有必要等一
等,积极做工作,创造条件。管理方面的条件主要指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相应管理制度改革的时机是否成熟,规章制度是否齐全以及原始数据是否正确等。
2、技术上的可行性
这方面应分析当前的软硬件技术能否满足对系统提出的要求,例如对加快速度的要求,对存储能力的要求,对通信功能的要求等等,都需要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进行认真的考虑。这里所说的现有水平,应该是指社会上已经比较普遍地使用了的技术,而不应该把尚在实验室里的新技术作为讨论的依据。此外,还要考虑应着重考察从事系统开发以及系统投入运行之后的维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在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的各个阶段,需要各类技术人员参与,比如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程序员数据录入人员、硬件维护人员、软件维护人员等等。如果能够投入的上述人员数量不够,或者所投入的上述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或者缺乏系统中要用到的某些知识(如网络知识),那么可以认为此系统的开发在技术力量方面是不可行的
3、经济上的可行性
主要是预估费用支出和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在费用支出方面,不仅要考虑主机费用, 而且要计算外围设备费用、软件开发费用、人员培训费用和将来系统投入运行后的经常费用(如管理、维护费用)和备件费用。经济效益应从两方面综合考虑,一部分是可以用钱衡量的效益,如加快流动资金周转,减少资金积压等:另一部分是难以用钱表示的,例如提供更多的更高质量的信息,提高取得信息的速度等。
4、社会适应性上的可行性
由于信息系统是在社会总环境中工作的,除了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之外,还有许多社会因素对于项目的开展起着制约作用。例如,与项目有直接关系的管理人员是否对于项目的开展抱支持的态度,如果有各种误解甚至抱有抵触的态度,那应该说条件还不成熟,至少应该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项目才能开展。又例如,有的企业的管理制度正处在变动之中,这时信息系统的改善工作就应该作为整个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部分,在系统的总目标和总的管理方法制定之后,项目才能有根本变化。如果这时考虑大范围地使用某些要求较高文化水平的新技术,显然不现实。所有这些社会因素,人的因素均必须考虑在内。总之,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判断项目是否具备开始进行的各种必要条件。
延伸阅读
项目管理特性
- 普遍性:项目作为一种一次性和独特性的社会活动而普遍存在于我们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之中,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现有的各种物质文化成果最初都是通过项目的方式实现的,因为现有各种运营所依靠的设施与条件最初都是靠项目活动建设或开发的。
- 目的性:项目管理的目的性要通过开展项目管理活动去保证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面明确提出的项目目标或指标和满足项目有关各方未明确规定的潜在需求和追求。
- 独特性:项目管理的独特性是项目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也不同于常规的政府和独特的管理内容,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活动。
- 集成性:项目管理的集成性是项目的管理中必须根据具体项目各要素或各专业之间的配置关系做好集成性的管理,而不能孤立地开展项目各个专业或专业的独立管理。
- 创新性:项目管理的创新性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项目管理是对于创新(项目所包含的创新之处)的管理,其二是指任何一个项目的管理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方法,都需要通过管理创新去实现对于具体项目的有效管理。
- 临时性:项目是一种临时性的任务,它要在有限的期限内完成,当项目的基本目标达到时就意味着项目已经寿终正寝,尽管项目所建成的目标也许刚刚开始发挥作用。
文章标题:项目管理可行性是什么,发布者:Z, ZLW,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orktile.com/kb/p/33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