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按照这些方面进行编写:1、用例规约;2、测试目的;3、测试条件;4、测试步骤;5、预期结果;6、实际结果;7、测试结论;8、测试建议。用例规约是指根据关联的功能、操作按路径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
一、测试用例按照什么写的
1、用例规约
用例规约即设计规格说明书,根据关联的功能、操作按路径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
2、测试目的
测试目的是指描述该测试用例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3、测试条件
测试条件是指描述测试执行所需的前置条件,例如测试环境、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等。
4、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是指按照实现该测试用例的步骤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
5、预期结果
描述预期结果。
6、实际结果
记录实际执行结果。
7、测试结论
测试结论是指判断该测试用例是否通过,并且包含通过或不通过原因。
8、测试建议
测试建议是指对于未通过的测试用例,应提供修复建议或重新执行的建议。
二、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1、白盒法
白盒法又称结构化方法(结构测试)或逻辑覆盖法,其基本思想是把程序看作是路径的集合。这样,对程序的测试便转化为对程序中某些路径的测试,要设法让被测程序的“各处”均被执行到,使潜伏在程序每个角落的错误均有机会暴露出来。因此,白盒法实际上是一种选择通过指定路径的输入数据的分析方法。
2、测试覆盖率
采用白盒法可以用测试覆盖率作为测试彻底度的定量衡量标准。常用的覆盖率有:
- 语句覆盖:要求设计足够的测试数据,使程序的每条语句都至少执行一次。
- 判定覆盖(分支覆盖):使程序中的每个判定至少出现一次“真值”和一次“假值”,即程序中的每个判定(分支)都至少要经过一次。
- 条件覆盖:使判定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至少出现一次,并且使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 判定条件覆盖:使判定覆盖和条件覆盖同时得到满足。
- 多重条件覆盖:又称条件的组合覆盖,是使程序中每个判定中的条件的各种组合都至少取到一次,并且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此外,还有诸如路径覆盖(程序中每条路径至少执行一次)、基本路径覆盖(循环次数只考虑小于等于一次所组成的程序路径,每条基本路径至少执行一次)等。为了获取测试覆盖率(不论是哪一种覆盖率)需要有测试工具的帮助,且需要花费人力与机时去做测试工作(设计测试用例、输入测试数据、进行统计计算等)。
3、黑盒法
黑盒法又称为功能测试,是根据软件需求说明书上罗列的各项功能、性能指标,来构造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实际执行被测软件,分析执行过程的行为与执行结果以便检查出被测软件的错误。在黑盒法测试中,测试者可以完全不关心程序的内部结构。可见,白盒法是一种逻辑驱动方法,而黑盒法是一种功能驱动方法。黑盒法是最常用的测试方法。
三、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测试用例是一个文档,是执行的最小实体。测试用例包括输入、动作、时间和一个期望的结果,其目的是确定应用程序的某个特性是否可正常工作,并且达到程序所设计的结果,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般在进行测试用例设计前要全面了解被测试产品的功能、明确测试范围(特别是要明确哪些是不需要测试的)、具备基本的测试技术与方法等。测试用例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 正确性:输入用户实际数据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测试用例中的测试点应首先保证要至少覆盖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功能,并且正常。
- 全面性:覆盖所有的需求功能项;设计的用例除对测试点本身的测试外,还需考虑用户实际使用的情况、与其他部分关联使用的情况、非正常情况(不合理、非法、越界以及极限输入数据)操作和环境设置等。
- 连贯性:用例组织有条理、主次分明,尤其体现在业务测试用例上;用例执行粒度尽量保持每个用例都有测点,不能同时覆盖很多功能点,否则执行起来牵连太大,所以每个用例间保持连贯性很重要。
- 可判定性:测试执行结果的正确性是可判定的,每一个测试用例都有相应的期望结果。
- 可操作性:测试用例中要写清楚测试的操作步骤,以及与不同的操作步骤相对应的测试结果。
延伸阅读
测试用例文档简介
编写测试用例文档应有文档模板,须符合内部的规范要求。测试用例文档将受制于测试用例管理软件的约束。软件产品或软件开发项目的测试用例一般以该产品的软件模块或子系统为单位,形成一个测试用例文档,但并不是绝对的。
测试用例文档由简介和测试用例两部分组成。简介部分编制了测试目的、测试范围、定义术语、参考文档、概述等。测试用例部分逐一列示各测试用例。每个具体测试用例都将包括下列详细信息:版本号、模块名称、用例编号、用例名称、用例级别、预知条件、验证步骤、期望结果(含判断标准)、测试结果、测试时间、测试人员等。
文章标题:测试用例按照什么写的,发布者:Z, ZLW,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orktile.com/kb/p/48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