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产品规划:1、梳理业务目标;2、明确干系人和业务范围;3、确认业务流程;4、分析业务优先级;5、划分项目里程碑。梳理业务目标是一个明确业务方向的过程。
1、梳理业务目标
业务目标的梳理是一个明确业务方向的过程,需要考虑以下要素:
- 客户群体:即产品所服务的对象,所面向的目标用户群体。B端业务系统都有清晰的用户角铯,通常已职责进行划分,如常见的人力、财务、销售等。C端产品的目标客群都以明显特征进行划分,通常包括年龄、地区、职业等。明确客户群体是为了挖掘用户的核心需求、痛点,衡量市场规模。
- 解决方案:即以什么样的形式提供什么样服务或产品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的痛点。解决方案概括为两个方面产品定位、产品形态,产品定位就是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或产品,解决用户问题,满足用户需求。产品形态就是服务的载体、产品的外在形式,例如桌面客户端、桌面WEB端、移动APP、小程序等。
- 价值产生:产品服务用户,解决用户问题,满足用户需求,给用户产生了价值。常见的形容B端产品的价值有满足业务需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常见的形容C端产品的有满足用户的情感需要、节约用户等待时间、提高用户处理事务的便利性、降低信息获取不对称等。产品给用户带来了价值,那么用户价值如何转化为企业价值?对于商业化的产品而言是要特别考量的。
- 产品独特性:即产品区别于其它竞品的特征。企业通过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竞品的对比,挖掘出产品的独特卖点,形成竞争优势。
- 触达用户:即如何让产品接触到目标客群?如何让用户找到产品?对于B端产品而言,是以销售为导向的多渠道寻找线索获取客户。对于C端的产品而言,是以运营为导向多渠道拉新获客。
- 客户维护:即维护产品与客户的关系。客户关系的维系可以分为拉新、留存、转化。通过数据进行量化客户关系维系,其关键指标大致可以分为营收类(如订单量、收款金额、付费率、续费率等)、转化类(如点击率、转发率、K因子等)、流量类(如新增用户数、PV、UV、获客成本等)、忠诚类(如留存率、日/周/月活跃用户数、流失率等)。不同的产品所关注的关键指标不同,通过关键指标的变化能够分析出产品当前的客户维系情况。
- 盈利模式:即产品的收入来源。常见B端产品的盈利模式有一次性买断付费、订阅付费、佣金抽成等。常见的C端产品的盈利模式有广告、增值服务、商品售卖等。盈利模式是产品将用户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途径,通常都是多种盈利模式组合使用。
- 上层规划:产品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其它产品提供资源支持,因此产品规划依赖于产品线、产品组合、系统架构以及企业的规划,要考虑产品在产品线、产品组合、系统架构以及企业中的位置。
通过调查研究明确好产品的相关要素后,就需要对目标进行量化。量化目标需遵循SMART原则,同时也要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的引入期产品自身的功能不完善、客户规模小,业务目标的制定应侧重于客户群体、解决方案、价值产生、客户触达。在产品的成长期业务目标的制定应侧重于客户维护、盈利模式。在产品的成熟期、衰退期业务目标的制定应侧重于客户维护、解决方案、价值产生。
2、明确干系人和业务范围
干系人是影响项目成败、与项目利益相关的人员。常见的项目干系人有公司高层、项目团队成员、产品使用者。明确好项目干系人,满足不同干系人对项目的期望和需求是产品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要构建的产品必须能改进拥有者的实际业务,其能够应用到拥有者的业务领域,并完成部分(有时是全部)的工作[3]。因此业务范围的梳理不是基于系统的功能实现,而是从用户实际使用的业务出发,归纳其业务组成,明确业务系统化的界限在哪里,要对哪些业务进行系统化。
业务范围的明确有两方面一个是对产品用户进行抽象,挖掘其共性,明确产品的业务对象,另外一个是分析实际业务的工作流程,分析业务事件,明确系统边界,梳理出系统支持用户实际的业务有哪些。得到正确的产品范围是得到正确的需求的关键。业务范围可以从不同的业务领域细化到业务用例,然后分析业务用例中哪些部分由系统进行实现,这些部分称为产品用例。具体的产品用例如下:
- 业务对象:即用户角色,是对产品直接使用者的抽象。B端产品的用户角色可以按照其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区分,C端产品的用户通过用户特征进行分类来划分不同的群体,如用户基本信息、用户行为数据。
- 业务用例:系统对业务事件的响应被称为一个业务用例,其包括作出正确响应需要的所有处理和数据。
- 产品用例:业务用例中中由自动化系统处理的部分就是产品用例。
3、确认业务流程
确认了系统支持或优化的业务范围,那么系统参与到组织的工作之中,使得工作中某个业务单元系统化,或者优化了现有的系统流程,原有的业务流程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后的流程需要进行整体的梳理。流程的梳理要先整体后局部,从上至下逐级分析。确定好业务流程就是梳理好系统与用户实际业务工作的关系,进行业务建模的过程,这样有利于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
除了梳理业务工作中业务活动的逻辑关系,还需要关注系统信息的流转,分析实际业务过程中的信息载体(即业务活动处理的“实体”)。数据“实体”是在一个流程中创建、演化和(通常)归档的核心概念对象,是追踪业务运营信息的重要载体,常见的有订单、发票、商品、工单、审批单等。业务流程中不同的业务活动会导致数据实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其可以视为是对核心实体的生命周期的管理,该周期的每个状态都直观地与一个业务相关状态相对应。这种数据实体的状态变化情况,可以通过UML状态机图进行描述。
4、分析业务优先级
产品开发的时间规划、资源规划依赖业务优先级的确认,因此我们在产品规划时对系统的业务优先级进行优先排序,即分析系统产品用例的优先级。那么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分析呢?应该综合考量以下因素:
- 战略规划方向:分析业务是否贴合企业当前的战略规划方向。
- 市场情况:即考虑市场的竞争情况、市场规模,分析业务对于产品的竞争力、用户群等方面的影响。
- 业务目标:分析业务的完成与否、完成质量对业务目标完成的影响。
- 业务带来的价值:分析业务能给企业、用户带来多大的价值。对于产品的初始阶段,要注意开发的业务要形成业务闭环,能优先实现最小闭环的业务优先级高
- 投入产出比:对接业务的带来的成本和其开发成本进行比较。
业务的优先级受到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要衡量好每个因素的权重。
5、划分项目里程
里程碑一般是项目中完成阶段性工作的标志,标志着上一个阶段结束、下一个阶段开始,将一个过程性的任务用一个结论性的标志来描述,明确任务的起止点,一系列的起止点就构成了引导整个项目进展的里程碑。划分项目里程碑就是对完成业务目标的时间进行规划。
划分项目里程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目标分解、另一个是完成时间。目标分解应该按照业务实际进行,常见的目标分解有按照业务功能、按照任务进行的步骤、按照业务价值的量化指标等。对于产品规划而言项目里程碑的完成时间不需要很精确,一般按照季度、月度进行划分。业务的优先级影响里程碑完成的阶段任务内容,每一阶段的规划要优先实现高优先级的业务。
延伸阅读
什么是产品规划
产品规划,也称为产品路线图,是对即将推出的产品、时间线、预算、资源、任务等的广泛概述。 产品规划描述了产品团队要构建的内容、构建产品的原因以及产品准备发布的时间。如果产品已经推出,路线图就会被用来列出未来将推出的功能和更新事项。
产品规划不仅仅是“待办事项列表”,它还可以作为产品经理和所有参与者的指南,让他们参与开发和管理期望。 它作为一个战略工具,让你专注于你的目标和产品时间表,同时,改善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产品规划通常由软件公司和开发技术产品的组织使用。
文章标题:产品规划怎么写,发布者:Z, ZLW,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orktile.com/kb/p/3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