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应用层协议有:1、CANopen;2、DeviceNet;3、SAEJ1939;4、iCAN。CANopen是在CAL基础上开发的,使用了CAL通讯和服务协议子集,提供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一种实现方案。CANopen的核心概念是设备对象字典。
1、CANopen
CAL提供了所有的网络管理服务和报文传送协议,但并没有定义CMS对象的内容或者正在通讯的对象的类型。而这正是CANopen切入点。CANopen是在CAL基础上开发的,使用了CAL通讯和服务协议子集,提供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一种实现方案。CANopen的核心概念是设备对象字典(OD:Object Dictionary),对象字典不是CAL的一部分,而是在CANopen中实现的。
2、DeviceNet
DeviceNet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CAN技术的开放型、符号全球工业标准的低成本、高性能的通信网络。它通过一根电缆将PLC、传感器、光电开关、操作员终端、电动机、轴乘座、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等现场智能设备连接起来,是分布式控制系统减少现场I/O接口和布线树立、将控制功能下载到现场设备的理想解决方案。
DeviceNet不仅可以作为设备级的网络,还可以作为控制级的网络,通过DeviceNet提供的服务还可以实现以太网上的实时控制。较之其他的一些现场总线,DeviceNet不仅可以接入更多、更复杂的设备,还可以为上层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 DeviceNet最初由Rockwell公司设计,目前由ODVA(Open DeviceNet Vendors Association)致力于支持DeviceNet产品和规范的进一步开发。
3、SAEJ1939
美国汽车工程学会SAE于2000提出的J1939,成为货车和客车中控制器局域网的通用标准。J1939协议实质是将CAN扩展帧格式中未明确定义的11位ID,18位扩展ID进行了明确定义,紧随ID的是8个字节的数据。
4、iCAN
iCAN协议全称“industry CAN-bus Application Protocol”,即工业CAN-bus应用层协议。iCAN协议沿用了CAN协议标准所规定的总线网络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对CAN-bus报文中的帧标识符和数据域进行了重定义。iCAN协议位于OSI模型的第7层。iCAN协议详细的定义了CAN-bus报文中帧标识符以及数据的分配和应用,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设备模型,定义了设备的I/O资源和访问规则,主要内容如下:iCAN报文格式定义,规定了iCAN协议规范中使用的CAN帧类型、以及帧ID、报文数据的使用。
延伸阅读:
什么是CAN总线协议?
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讯协议总线,它可以使用双绞线来传输信号,是世界上应用较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协议用于汽车中各种不同元件之间的通信,以此取代昂贵而笨重的配电线束。该协议的健壮性使其用途延伸到其他自动化和工业应用。CAN协议的特性包括完整性的串行数据通讯、提供实时支持、传输速率高达1Mb/s、同时具有11位的寻址以及检错能力。
CAN总线使用串行数据传输方式,可以1Mb/s的速率在40m的双绞线上运行,也可以使用光缆连接,而且在这种总线上总线协议支持多主控制器。CAN与I2C总线的许多细节很类似,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当CAN总线上的一个节点(站)发送数据时,它以报文形式广播给网络中所有节点。对每个节点来说,无论数据是否是发给自己的,都对其进行接收。每组报文开头的11位字符为标识符,定义了报文的优先级,这种报文格式称为面向内容的编址方案。在同一系统中标识符是少数的,不可能有两个站发送具有相同标识符的报文。当几个站同时竞争总线读取时,这种配置十分重要。
文章标题:can应用层协议有哪些,发布者: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orktile.com/kb/p/35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