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之道

协同之道:何谓协同?


作为国内最好而简单的团队协同工具Worktile布道者,我常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是:

何谓协同?

协同,是一个和空气一样弥漫在每个人生活、工作中的必需品。你可能看不见,你可能不经意,但它事实性的存在于你的身边。简单的说,有人的地方,有一组人的地方,就会发生协同。比如,实施一个项目的开发,组织一次开放性的活动,管理团队的客户关系,甚至和家人的一次旅行过程,都充满了你和其他人的交互、分享、沟通与协作。

一组人,一起做事,就是协同。

一组人,一起做事,就是协同。像聊天是人的基本需求,几个人在一起,就有协同的需求。

协同五要素

对协同而言,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团队,也无论何种方式的工作场景,在Worktile看来团队协作过程的基本要素,其实可以浓缩为五个方面:

协同的基本属性
  • 效率。效率始终是团队协作最重要的基础,大家在一起干活,不就图个多快好省么?效率的提高,是中小团队最重要的追求目标,也是体现一个高执行力团队的基础指标。
  • 沟通。有人就有沟通,沟通的通道、方式和历史记录,是团队成员间,交换意见、想法和建议的媒介。团队的沟通,不仅仅局限于口传相授,在信息化异常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解决其他方式的沟通体验,尤其是对团队多成员之间的交流,更是如此。
  • 分享。在开放的团队,打造一个资源中心池,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如何将自己的东西,便捷而方便的分享给团队成员的其他人。在各种云存储满天飞的今天,分享更加成为团队的开放性指标。
  • 记录。记录会形成团队自然的知识库,以结构化的数据为组织单元的记录,更是团队知识财产的保证。你不会担心,因为个别成员的离职,而带来团队知识财产的断裂。
  • 动态。一组人的事情,常常需要以一定的可度量、可监控方式来告知团队所有人,大家贡献如何,事情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因此,可度量和可监控,是团队协作追求的价值优化。在没有工具辅助的时代,度量以及监控,是一件难于实现的美好愿望。所以,你才会看到在一些Low格的团队,需要提交日报、周报和月报,但这种方式,其实需要被淘汰和摒弃。

协同,与管理的区别

我们对协同有了基本的定义和了解,也对协同要素有了初步的认识。随之而来的一个常被提及的话题是:

协同是管理么?协同和管理有何区别?

首先,可以从一张图来对协同和管理有个大致的印象:

协同,与管理的区别

尽管协同和管理在解决团队问题的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二者的思路、理念和方法却截然不同:

  • 协同: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充分利用团队资源,依靠团队共同的力量共同完成某一件任务。
  • 管理: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完成某一件任务。

由此看来,协同不是管。协同理念和管理理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

  • 协同适合开放、透明和自由的团队架构;而管理适合封闭、官僚和阶层的团队架构。因此,在Worktile中我们强调弱化
    权限,而开放信息透明,让团队信息流是顺畅而协调的流动,而不是通过复杂权限控制阻碍团队信息的交流。关于权限控制,可以参考:认识Worktile的权限管理思路

因为开放、透明和弱权限控制,所以就能很好的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什么我创建的任务别⼈人能看到,也可以修改?
为什么我的评论不能修改和编辑?
为什么我可以修改别人创建的文档?

  • 协同追求发挥团队每个人的力量,从而使团队价值最大化;而管理通过自上而下的“管”,来达到自下而上的“理”。因此,在Worktile的成员层级中,没有专门的组织架构,在一个追求沟通和协助效率的团队中,复杂的组织架构不是用来解决问题,反而是制造麻烦的。

团队管理中的自上而下是必要的,但体现在一起做事的协作中,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因为协作体现在团队的每个人,而不是个别领导的能量,所以就能很好的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什么没有部门和职位定义?
为什么没有甘特图?

  • 协同是适合中小团队的最佳方式;而管理是大型团队的无奈之选。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软件是解决所有问题的,Worktile旗帜鲜明的主张特供中小团队,为比例达到80%的中小团队解决效率问题,而不是帮助只有20%规模的大型团队。自上而下的管理,是有适合的土壤的,但在没有多少资本可以浪费的中小团队,保持简单、流程和无缝沟通是中小团队的最佳方式,也是Worktile协同工具的价值体现。

面对中小规模团队,我们就可以很好解释以下问题:

Worktile为什么可以免费?
Worktile为什么不支持私有部署?
为什么检查项,不能分配给具体的人?

Worktile的任务驱动协同理念

由协同的基本属性:效率、沟通、共享、记录延伸思考,如何更好的驱动团队工作呢?其实,无外乎以下几种方式:

  • 社交导向型
  • 邮件导向型
  • 文件导向型
  • 任务导向型

为什么不是社交导向?

  • 体现的是沟通属性
  • 强调的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人与事
  • 问题:信息散乱,不能有效地形成沉淀

为什么不是邮件导向?

  • 体现的是沟通属性
  • 无法形成有效的跟踪
  • 问题:信息干扰噪音太多

为什么不是文件导向?

  • 体现的是共享属性
  • 问题:共享是团队协作的必要条件而不充分条件

一定是任务驱动,一定是Worktile

  • 以效率属性为核心
  • 沟通、共享、记录都围绕效率属性展开
  • 强调人与事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Worktile的协同方式,是如何以任务导向为核心构建团队协同工作方式的。

Worktile,为协同带来的不同

那么,Worktile如何从产品层面来解决团队协同的基本问题,如何从产品功能来实现协同五要素的诉求,如何有特色的为团队管理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呢?

任务驱动的Worktile协同方式
  • 通过任务、日程、文件、话题、聊天、文档、邮件和简报,解决协同五要素。
  • 看板式任务管理。简单明白,团队配合效率更好。在这个看板上,通过列表和任务的配合,随意拖拽,实时更新,自由分配,让任务驱动的想法在产品层面落实的简单而完美。
任务视图.png
  • 关注。作为Worktile协同特色之一,Worktile引入关注机制,当某个成员与某个任务、文件、讨论、文档有关联时,直接把她添加到关注列表中,这样当任务有重要操作时,关注的成员将会收到通知。具体详见:Worktile协同特色之一:无处不在的关注
  • 全端支持。Worktile基本实现了全端支持,以Web为基础,同时能够非常便捷的在手机端(Worktile iPhone/Android)实现团队事务的处理,消息通知和状态监控,随时随地。

协同理念,是优化团队管理的最佳方式。总之,当你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准备撸着袖子干点事儿的时候,不用犹豫,使用Worktile是你的最好选择。

Worktile2018年已上线最新的7.0版本,项目管理、任务管理功能更加强大,详细内容可参考:

Worktile v7.0,给你史上最强大的项目管理工具
走进Worktile 7.0(二):如何以任务更好地承载工作
走进Worktile 7.0(三):任务状态和工作流
走进Worktile 7.0(四):项目组件

智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