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之道

互联网时代下痛感加剧——如何应对公司成长之痛


11.png


在之前的《高效团队的秘密——清晰的秘密》当中,我们就有提到过,对于领导者来说,制定公司清晰的发展目标并保证团队项目推进都围绕着公司战略执行,是公司时刻要注意的头等大事。但是每个公司都有着成长周期,产品从无到有,团队从小到大,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展,公司也会不断地成长。成长总是喜人的,但是正常之痛也是无法避免的,就像青春痘一样,总会在你最青春靓丽的时候带来些小小的烦忧;但与青春痘不同的是,不关心痘痘的存在其实就是最好的治疗,而公司的成长之痛,如果选择忽视,那么产生的后果却是累加的,等到无法忽视的时候,也就是爆发的时候。尤其是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加速,成长的速度会很高,而阵痛也会来的更加迅疾、凶猛。

普遍意义上来说,成长之痛可能会表现在几个方面:老板或者CEO无法全面地了解团队的各项工作推进状况,团队间无法清楚地知道彼此间在忙些什么,而团队内部也会出现职责不够清晰。以我们自己的情况为例,在去年的同期,我可以在多个项目间浏览就可以了解整个公司从产品研发到市场运营的情况,参与下运营团队的周会就能知道过去一周用户的反馈有哪些,每周公司的例会上各个团队的负责人总结一下就能相互知晓这周的进度和下周的计划;但是过去一年中,我们团队从十几个人扩充到了现在的40人,团队下的项目几乎翻了两倍,例会的时间也不断增加,原有的工作模式越发吃力,所以,我们专门抽出了一周的时间,进行内部工作的梳理,然后经过一个月的实验,效果也令人满意,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解决办法,仍旧是基于Worktile。

wt-overview

为了能够了解整个公司的当前每个团队的工作概况,目前一些推进的重点项目的动态,以及用户近期的反馈重点,我就要从团队、项目以及细分的用户反馈报告中分别获取,所以,为了能够便捷地获取这多个维度的信息,以及让各个团队的负责人都能彼此知晓近期的状态,所以我创建了一个团队项目【wt-overview】。这个项目主要是由【阶段性目标】、【各部门单周工作】、【上周用户重点反馈】和【阶段性重点】四个列表构成,项目成员主要是各部门的负责人,每周该项目的内容都会更新,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能全面地了解团队内各项工作的推进状况。

1

【阶段性目标】
这个列表所起的作用就是我们在《清晰的秘密》当中提到的清晰的目标,列表下记录了公司在不同时间段内需要达成的目标,各部门需要围绕这一目标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我主要以季度为时间段,如果对于一些重要的里程碑的话,也会加入进来,比如我们会设定一个季度的用户量为整体的阶段性目标,v4上线对于我们来说,也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所以也会在该列表下有所体现。目标的引领作用,对于一个团队的执行力是有很大意义的,所以,我们需要整个团队,尤其是部门负责人每天都能看到这些目标。

【各部门单周工作】
该列表主要是以周为单位,将各部门的当周工作概况梳理出来,研发、产品、市场、运营等负责人会负责自己部门对应任务的每周更新。我只需要查看一个任务的状况,就能知道该部门本周的工作重点,以及一些执行的情况。部门负责人不会将一周的工作事无巨细地全部更新到任务详情中,我只需要看到当周的重点。在工作中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我会直接在任务下方评论,与部门负责人沟通。

2

每周的工作完成后,我会以拷贝该列表的形式创建一个新的任务列表,并将原有的列表进行归档,各部门负责人更新自己的部门任务即可。

3.1

通过这种方式,其实不单单让我获得了整个公司的信息,让部门的负责人在更新的同时也能总结梳理出自己部门的重点,并且,很有意义的一点在于,所有的部门负责人都会在该项目内,这样也便于他们互通有无,了解彼此的动态。

【上周用户反馈重点】
用户反馈对我们来说一直都是头等大事。我们的运营人员每周都会对用户反馈进行整理,每个月都会出具一份详细的用户反馈分析报告。所以,我就要求运营部门的负责人每周将一些高频的反馈和重点的反馈直接从【wt-feedback】项目拷贝过来,除了可以让各部门的负责人可以了解,我们每周的例会上也会对这些反馈做一些分析总结,尤其是产品和研发会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开发计划的调整。

【阶段性重点】
其实该列表并不存在,这是对一些机动性工作的总称。一个公司除了一些常规工作,也会有很多即时性的和时间性的工作需要投注很大的精力去执行,甚至需要调动各个部门的力量去完成。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会创建一个相应的列表,用来关注该工作的动态,比如以我们这次的v4新版上线为例,我会专门创建一个有关v4新版上线的列表,有关新版上线的一些主要工作的进度,主导该项目的负责人都会同步到该列表中。通过这种方式,我不必一直去关注该项目,而项目的负责人也不用花费时间跟大家通报进度。另一个方便的地方是,这种项目往往是需要多个部门协作的,所以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也可以将该列表作为一个桥梁来实现彼此间的协作。等这种短期项目完成之后,就可以将其归档v4了。

5

数据总结:文档+团队简报
上面这部分保证了我对于公司动态的获知。除了这部分,作为一个老板,还需要掌握一些总结性的数据,这部分是作为衡量过去一段时间工作成果必不可少的参考。所以在【wt-overview】的项目下,我们还有一些简要的工作简报,这些简报同样由各部门的负责人来撰写,但是频次并不一定全是以周为单位的,是按照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习惯而来,比如运营部门的简报是以双周频次更新的,产品部门是月度总结,市场部门是周报;除此之外,运营部门的每月的用户反馈分析报告也会放到文档下。

替代文字

团队层面的信息和数据掌握的差不多了,对于某些重要的常规项目的进度我有时也需要关注,这时候就可以用到Worktile的v4新版里面的功能——简报。该功能让我在团队的主页就可以将关注项目的进度数据一目了然——任务完成率、延误率、完成任务的时间折线图……

替代文字

基本说来,通过【wt-overview】这个总览项目,以及团队的简报功能,基本就可以做到对公司动态的整体把控,哪怕团队人员猛增也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因为该项目基本剔除了“人数”这个变量,而是以部门和项目为单位呈现数据和信息的。

跨部门协作就需要跨部门的项目

对于一个五六人的小团队而言,完全没有必要像上面一样大费周章地整理更新,更不会存在什么部门间的沟通不畅,因为每个人可能就是一个部门,三个臭皮匠隔桌聊上两句就完成了一个项目。但是这种最为原始粗暴的高效模式,在团队成员扩张到二十人、三十人的时候就会变得很吃力,扩张到五十人一百人可能就会完全失灵,那么解决的办法就需要有针对性——成立项目组,组建跨部门的项目。同样以我们的新版v4上线为例,在10月15号正式上线之后,所有的用户第一次登录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个记载了个人Worktile历程的H5,像这样↓↓↓

屏幕快照 2015-10-15 下午4.52.34.png
屏幕快照 2015-10-15 下午5.06.54.png
屏幕快照 2015-10-15 下午5.00.03.png

当我们确定需要一个H5作为新版上线的惊艳开场的时候,我们就创建了一个【Worktile v4新版上线H5】的项目,这个项目其实就是一个跨部门的项目,因为需要运营、设计、产品和研发各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如果仍旧按照以前我们七八个人的时候那样,一切凭借大家的口头交流,那么很可能会导致这个项目被搁置放弃,因为现在团队的增长同样带来事情的增加,每个人可能同时在做多件事情。这个项目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师出有名”,让参与的人员重视起来,扫除在跨部门协作当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障碍,比如职责不清,一个环节的进度落后拖慢了其他人的工作,沟通没有形成记录导致相互推诿等。

H5 项目

所以,这个项目在前期筹备的时候,我们就明确了项目组人员的分工,以及各部分工作的截止时间,每项具体的工作也都有明确的日期,比如设计什么时候截止,前端技术选型必须在什么时候完成;同时要求关于该项目的一些沟通都在任务评论中进行,形成有效的记录。

对待这种短期的重要项目,组建跨部门的项目是很好的;而对于平时的工作,除了我们使用【wt-overview】这个项目之外,各部门也会通过将自己的部门项目设置为【团队可见】,供其他各部门有需要的同事查看。

跨部门的协作最主要的就在于要让不同部门的参与者了解项目的进度,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按照明确的时间进度有节奏的推进项目。

例会与任务让职责更清晰

让职责清晰,同样是我们的《清晰的秘密》当中着重提及的。为了解决团队内部成员职责不清晰的问题,这其实也是Worktile最为基础的价值和理念,在这方面我们也就没有必要过多地阐述,任务明确分配到人是很有效的,尤其是尽量减少一个任务分配多个人的情况出现。虽然会议愈发的被人讨厌,并且被视作低效的代名词,但是必要的会议的确可以让部门内部更好的了解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以及每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在会议上还可以快速的制定出未来一周的工作计划,然后分配下去;另一重意义在于,部门的负责人也可以让每个人清晰公司的重点,以及其他部门当前的状态,这有利于让所有的人保持在同一个节奏上。

替代文字

分而共享,融合创造

在Worktile诞生近两年中,我们一直希望公司不仅仅只是围绕Worktile来开展工作,尤其是在加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们希望随着Worktile的强大,团队里面的每个人也都可以一同成长。在Worktile的内部,每周会有两次沙龙:周三下午的Tech Share和周五中午的YC Share,前者偏重技术交流,而后者则可以天马行空,无所不包——民国历史,室内设计,思维方式……分享不单单是为了分享,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以此来让每个人可以闪耀出工作之外的个性中的光芒,在增进了解的同时,让大家摒弃一些工作中的刻板偏见,然后相互吸收,从分享的内容,到分享的人,兼收并蓄,融合创造出更有意思的东西,和更加多元的团队文化。

替代文字

其实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主观偏见的心魔,协作中的许多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虽然这样说是唯心论的,但是唯物的世界最终是要投射到人心的。这句算是个人的一点“误解”吧。

写在最后

写了这么多,其实要说的无非还是一些老调重弹,只不过因为有了“互联网+”这样一个背景,所有的东西在加速的同时,成长的痛感也愈发的明显,痛感反应在人心,如果你感觉不到,要么你领先于时代的步伐,要么你就在麻木中渐渐地脱离了同时代的步伐。从这个层面来说,感觉到痛楚也许是件好事,毕竟超越时代就要面对很多的未知,不但充满了不确定性,还充满了风险。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很少有人有团队拥有这种超越的天赋。所以,作为绝大多数中的一员,就要保持让自己感觉到这种痛楚,这至少说明你没有被时代所抛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减少这种痛楚。痛并快乐着。

智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