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案例

用户故事:一本书的诞生


写在前面:作为一个图书策划人,我的手头总会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的图书策划案,并且每一本书从最开始的筹划到最终的发行都需要经过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往往也因此顾此失彼。所以,怎样做到同时兼顾、实时跟踪以及流程化管理,是我始终头疼的问题,幸好,我发现了Worktile。

在Worktile中,我把一本书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以便于流程化管理。而Worktile对于项目数又没有限制,这就很好的满足了我的需求,因为我要同时兼顾很多本书的策划,并且即使已经发行的书籍之后仍旧会有追踪的必要,所以对于项目数的需求于我而言是十分硬性的,如果限制项目数或者按项目数收费的话,那么会给我带来很多的不便甚至需要一笔不菲的开销。加之整个过程中主要的参与人员小于十人,所以Worktile的收费策略就给我带来了巨大的优惠,能以零投入享受如此优质的服务,实在是让人喜出望外。

下面就以我策划的一本数据挖掘的书《大嘴巴漫谈数据挖掘》跟大家详细分享一下我是如何使用Worktile进行图书策划的。

看板管理让整个流程清晰可控

由于一本书从筹划到发行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中间涉及的步骤繁琐异常,怎样做到流程化管理就很重要,Worktile的看板管理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我能够清晰直观的将每一个阶段用【任务列表】进行组织,每个阶段的重要环节又可以作为一个任务来处理,并且责任到人,这样不但可以化繁为简,还避免了遗漏。在《大嘴巴漫谈数据挖掘》这本书的策划中,我将整个的流程用列表进行管理,建立了【筹备】、【组稿】、【审稿】、【排版&校对】、【印制&发售】几个任务列表;在每一个任务列表中又把相应阶段的主要环节罗列出来,然后进行到哪就将相应的任务其分配给相应的执行者,完成后就勾选,再开始下面的步骤。整个流程清晰流畅,高效简洁,将我从原来模糊化管理的一团乱麻中解救了出来。

在线文档充分满足组稿需求

而作为一本书最重要的部分——组稿,也可以在Worktile中高效的进行。对于格式要求不是很严格的初稿来说,Worktile的【文档】功能完全可以胜任:字号、加粗、斜体解决了基本的字体区分;编号、分割线以及表格满足了排版的需求;图片、外链的添加也让文档富于表现力。并且关注机制能让我实时了解当前作者的进度,对作者也可以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省去了催稿等传统老大难的问题;文档评论也可以让我和作者就文章实时沟通,避免了问题的堆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的审稿铺平了道路。

附件上传+文件中心=高效的文件传递

比如在【排版&校对】阶段,我首先将任务【封面设计】和【排版设计】分配给设计师@A和@B,等他们完成并将成果用附件提交后,附件会存储在文件中心的默认文件夹中,当我再将任务【印制清样】分配@C去执行时,我可以直接将设计师@A和@B的成果直接从项目文件中心链接到任务中,而不需要我再发送给@C。所以,附件上传实现资源沉淀,文件中心实现了资源的中转,文件下载实现了资源的传递。

检查项+关注机制简化审批流程

出于严谨以及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一本书的诞生过程中往往需要很多的审批环节,比如选题时的三级论证、初稿完成时的三审以及付梓前的三校。能第一时间知道当前的审批状态就可以快速推进这本书的诞生,检查项很好的帮我们解决了审批的流程。以三审为例,将责编、编辑室主任以及主编添加到任务,然后用检查项罗列出责编初审、主任复审以及主编终审,前一位在文档中审阅文稿并修订过后,就在涉及自己职责的检查项前勾选,下一位审阅者可以第一时间在消息通知中看到动态推送,并开始自己的审阅。这一过程中根本不需要通过邮件和其他的IM进行繁复的询问沟通,而对于一个长周期的图书策划过程,一点点的节省时间,最终就会带来大大的不同。

除去以上主要功用外,Worktile在很多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比如用日程组织讨论会和标记发售日期、用邮件分享讨论结果等。所以,使用Worktile之后,我们就彻底告别了之前的模糊化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相信随着不断深入的使用Worktile,她可以对我们的工作带来质的改变;而随着众多的传统行业关注到Worktile,她也将对传统行业的团队协作、效率提升带来深远的影响。

写在后面:有了Worktile的帮助下,同时策划出版多本图书已经变得十分轻松,如果您也有兴趣创作一本图书,无论是关于开发的,还是设计的,甚至是游戏开发类的,都可与我联系哦。到新浪微博找我吧:@半亩方塘_

更多『用户故事』

用户故事:如何用Worktile开发Worktile移动端
用户故事:Worktile助力36氪广州开放日
用户故事:Worktile帮助拉勾做招聘管理
……

智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