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管理工具选型需要考虑六个因素,分别是:1、功能性;2、非功能性;3、易用性;4、产品价格;5、服务;6、厂商。其中功能性在研发管理工具选型过程中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到是否可以满足团队的业务需求。
不能根据单一因素就决定某个工具是否合适,必须结合各种因素来做综合考量,不仅需要考虑产品对需求的满足程度,也要考虑实施成本、培训成本、迁移成本、服务能力、未来产品的迭代升级能力等。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研发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研发管理本身是一个长链条的管理过程,工具则是整个研发管理过程中的奠基石,属于研发管理「道法术势器」里面的「器」。选择一款合适的研发管理工具,能够更好的帮助团队达成愿景使命,实施数字化转型,落地研发管理的流程制度,推行团队管理者的管理理念。
如何选择合适的研发管理工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能根据单一因素就决定某个工具是否合适,必须结合各种因素来做综合考量,不仅需要考虑产品对需求的满足程度,也要考虑实施成本、培训成本、迁移成本、服务能力、未来产品的迭代升级能力等。
这篇文章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如何进行研发管理工具的选型,整体而言在选择研发管理工具时需要重点考虑如下六个因素:
这里先对每个影响因素做简单介绍,后面的文章会以国产研发管理工具 PingCode 和海外产品 Atlassian 为例详细展开说明:
- 功能性:这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考察产品功能对于整个研发管理流程的覆盖程度,产品的专业程度,以及对整个研发管理流程上其他工具的集成程度。
- 非功能性:作为研发管理工具,是否提供 API,让数据具有开放性,是否具备自动化的能力,减少大量的手工操作,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
- 用户体验:最容易忽略的因素,直接影响研发管理工具在企业中落地时团队成员的学习培训成本,这方面不同产品的区别相对比较大。
- 产品价格:价格因素直接影响的是企业的采购成本,值得注意的是价格因素需要综合考量,关注工具带来的长期价值,并不是价格低就好。
- 服务:在企业采购研发管理工具后,需要关注厂商能带来哪些后续服务,包括实施、咨询与培训,产品更新升级,服务的标准与质量,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 厂商:该因素主要考察提供研发管理工具的厂商背景实力,关注厂商在产品、技术、人才上面的投入,厂商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上面几个因素。
一、功能性
产品功能性在研发管理工具选型过程中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到是否可以满足团队的业务需求。在整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方法论和工具,所以从产品功能性方面考察一款研发管理工具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研发流程覆盖度
研发管理过程需要同时关注管理侧和工程侧,管理侧以需求特性的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需求价值流,涵盖需求收集、规划、开发、测试、发布到上线环节;工程侧以代码提交为线索的研发工作流,涵盖启动开发、开发中、开发完成、持续集成、持续部署到线上发布环节。所以在选择研发管理工具时,需要考察某个产品对两条工作流中涉及的管理环节,能够覆盖到多少,尽可能选择覆盖度比较高的产品,避免多个工具之间的数据形成孤岛,影响团队使用。
PingCode 的产品矩阵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
2. 研发模型的支持度
在软件研发过程中,不同的团队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根据业务场景使用不同的研发模型。如果是产品导向型团队可能会采用 Scrum 开发;技术研究型、创新型团队更喜欢采用 Kanban 管理,传统大型项目开发则倾向于使用瀑布模型开发。
所以在选择研发管理工具时,对研发模型的支持也要加入考量,下面是 PingCode 和 Atlassian 在研发模型支持上的对比:
3. 工具链的集成
研发管理中除了管理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之外,在工程化方面也会使用到很多的工具,如代码托管,CI/CD工具,自动化测试工具等,在选择研发管理工具时,也要考察是否可以与工程化的工具集成起来,以便打通两条工作流之间的数据,实现状态的同步和流转。
4. 工具的专业度
不同于一般的文档协作、聊天工具等协作产品,软件研发作为一个专业的垂直领域,要求研发管理工具具备一定的专业性。以敏捷开发中 Scrum 为例,官方指南中对于 Scrum 活动有非常清晰的定义,在选择敏捷开发工具时需要参考官方指南,考察每个产品对于 Scrum 活动的支持程度。
下面是 PingCode 和 Atlassian 在标准 Scrum 支持上的对比
二、非功能性
产品非功能性虽然不像功能性那样直接影响业务需求场景的满足程度,但是会影响到工具在企业落地成本,未来的迁移成本等。作为研发管理工具,是否提供REST API,让数据具有开放性;是否具备自动化的能力,减少大量的手工操作;是否具备扩展性,让产品可以适配更多业务场景,都属于非功能性的考察。
1. 自动化能力
在当前智能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从汽车到家具,都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Apple iOS 系统中都提了「快捷指令」应用,用于帮助用户自动化执行一些操作。在选择研发管理工具时,产品是否具备自动化能力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加以考察,自动化能力应该成为研发管理工具的一个基础能力加以提供,以减少那些繁杂的手工性的重复性操作,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PingCode 产品中提供了用于自动化流程处理的子产品 Flow,通过简单的自动化规则配置即可自动运行。
2. 数据开放能力
数据是企业非常重要的IT资产,在选型研发管理工具时要重点考察产品是否提供相应的数据 API,以及数据导出能力,确保在使用产品后数据能够进得来,也能出得去。如果不提供数据 API 或者导出能力,在未来使用过程中产生了问题而要进行切换时,要么无法迁移,要么需要付出巨大的迁移成本,所以数据开放能力应该作为研发管理工具选型时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
3. 产品扩展能力
产品功能性只能保证是否满足核心业务需求场景,很多情况下标准化产品能满足80%的业务场景已经算是表现相当好了,剩下的20%的业务场景主要看产品是否具备可扩展性,能否通过应用市场或者插件的方式来满足。在 PingCode 的应用市场中提供了大量的关于敏捷开发的插件,如迭代回顾板、迭代变更记录等,通过这些插件可以极大的扩展团队的使用场景。
4. 安全性
在全行业数据上云的时代,数据安全性显得更为重要,在选择研发管理工具时,除了要仔细阅读厂商提供的数据安全白皮书外,还要观察产品中提供的安全策略,如是否可以进行特定IP地址/IP段限制访问,是否可以根据团队要求设置密码策略,是否支持两步验证,是否具有登录日志、设计日志等。
三、易用性
严格意义上讲易用性也属于产品非功能性,此处作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是出于易用性对于研发管理工具的重要程度。好用的产品才有人用,研发管理工具的易用性会直接影响产品在团队的落地推广成本,属于隐性成本。以购买100帐号的团队来计算,采购 A、B 两套研发管理工具产品价格都是10万元左右,但是 A 产品简单易上手,而 B 产品要经过反复的培训才能使用起来,最终会发现采购 B 产品还需要额外付出10万元的使用成本。产品的易用性一般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考察。
1. 易上手程度
在选择研发管理工具时,大家很容易掉入「功能强大」的陷阱,要么认为功能强就是好的,要么认为功能强就意味着复杂。优异的研发管理工具应该做到把强大的功能隐藏起来,给用户提供开箱即用的操作体验,最大程度上减小用户上手的难度,而那些复杂的配置能力、个性化能力只有当用户使用过程时需要时才展现出来。
2. 核心流程清晰
研发管理工具对于核心流程必须足够清晰简洁,如果一个基本的操作需要很多步骤才能完成,又或者是一个基本操作隐藏在很深的地方,需要用户专门去记忆操作路径,这样的产品使用起来成本会很高,久而久之团队成员就会产生惰性心理,不再愿意使用。如在项目管理工具中,创建项目是一个基本的操作,在 Atlassian Jira 产品中需要四步才能完成,并且中间选择项目模板操作有两步是重复性的,PingCode 中只需要一步即可完成项目创建。
3. 视觉简洁
根据2020中国开发工程师年龄调查报告显示,工程师年龄30岁以下的占比达到了59%,在00后即将步入职场,90后已经成为职场主力的情况下,选择研发管理工具时界面视觉要足够简洁、整齐,传统的软件界面设计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同样作为测试管理工具,下图左侧为 PingCode 中提供的 Testhub,右侧是传统的测试工具 Testlink。
四、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是很多企业选购研发管理工具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所以大家在选择时考虑的是谁的产品价格更便宜,哪个厂商给的优惠折扣更低。其实在考虑产品价格时,还得考虑价值,综合本文提供的所有因素,综合考虑性价比,如果只片面的看价格高低,可能会导致服务能力跟不上,推行落地成本太高,最终得不偿失。综合来看,在考察产品价格因素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免费版本
在选购一款研发管理工具之前,一定要对该产品有充分的试用,仅凭营销人员提供的产品介绍资料并不是产品的全部,很多产品细节都无法在通过看资料所得,要亲自体验才可以。目前市面上提供产品试用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提供14天的试用期时间;一种是提供限制使用人数的免费版。
如在 PingCode 中提供了25人的免费版本,这样可以选择一至两个敏捷小组,在 PingCode 按照实际的团队迭代速率运行2个迭代,体验全过程的管理,而不只是简单的在产品中操作几条数据。
2. 按需购买
在考察产品价格因素时,另一个值得关注点是产品是否可以按需购买,如果一款产品所有能力都打包销售,但对于团队来说只会用到其中很少一部分的能力,这样花费巨大成本却性价比很低。所以在选型时需要优先考虑那些可以提供按需购买的产品,只订购团队业务场景需要的能力。
3. 关注长期
价格因素带来的是当下最直接的感受,毕竟花1万和2万有两倍的差距,但是也要考虑购买产品带来的长期价值,如未来业务的发展,将来还可能会有哪些需求,而所选择的产品未来是否在这些方面有升级计划,迭代升级的频率如何等。采购研发管理工具,并不会像投放市场广告那样带来直接的收益,长期看是给公司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撑,选择花1万对业务没有任何效果,还是花2万获得业务的大幅增长呢,显而易见。
五、服务
服务是选择研发管理工具时最容易忽略的一个因素,往往大家认为付费的是产品价格,其实里面也包含了服务价格,毕竟采购研发管理工具不是买完就完了,后续的产品升级、落地推广、使用中遇到问题时的技术支持、与公司内部其他系统的对接支持等都至关重要。
1.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分为售前技术支持和售后技术支持,在选型研发管理工具前,售前技术支持为你提供方案介绍与答疑;在采购研发管理工具后,售后技术支持提供使用中的故障排查等服务。技术支持是连接客户、产品和研发之间的桥梁,所以在考察一家研发管理工具厂商的服务时,要看是否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2. 客户成功
客户成功是近年来在SaaS领域非常火热的概念,有人认为客户成功就是售后 有人认为客户成功就是实施 有人认为客户成功就是培训 有人认为客户成功就是让客户满意,总之各有各的理解。在我个人看来,客户成功是以客户为中心展开,让客户启动、成长、给客户带来业务的增长,继而让客户真正成功,最终成为自己的忠实客户,完成续费,达到自己的成功。在选型研发管理工具时,需要重点考察厂商是否可以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客户成功服务,是否能够帮助团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够提供建议,帮助团队更好的使用产品、发挥产品价值,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售后服务。
3. 典型客户
业界有个不成文的观点是采购知名公司选择的产品,不一定有功但一定无过,虽然不完全正确,但也说明了在选择研发管理工具厂商时,需要考虑该产品有哪些知名客户在使用,以及在这些客户中的口碑如何,毕竟知名企业在选择产品时,都经过了重重考量。
六、厂商
厂商是产品的载体,前面讨论的研发管理工具选型的五个因素中,前四个是产品层面的考察,后面两个因素是从厂商的角度去考察。如何衡量厂商在研发管理领域的实力,可以从厂商背景实力、创始团队、公司在人才上的投入,以及品牌口碑等方面。
1. 背景实力
看团队成立的时间,融资的轮次等,在一个行业耕耘10年的团队,显然比刚进入行业1-2年的团队更具有优势。成立时间较早,意味着积累了更多的客户,从客户那里收集到更多的反馈,对客户的业务场景有更深的认识,在这个行业里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以 PingCode 为例,团队成立于2013年,一开始推出项目管理工具 Worktile,在客户使用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客户使用 Worktile 来进行研发管理,团队在收集这些客户反馈的基础上,推出了专门针对研发管理场景的独立版本 Worktile 研发版,2020年使用独立的品牌 PingCode 运营。这样的产品来源客户的实际业务场景,更容易被研发团队所接受。
2. 创始团队
考察创始团队成员是否在研发管理领域有多年的经验,是否连续多年创业等,研发管理领域是非常专业的垂直领域,没有研发管理经验、刚毕业就创业的、或者是做营销管理出身的创始人,这样的团队很难对研发管理有深刻的认识,能够打造出优异的研发管理工具的可能性比较小。
3. 人才投入
人才投入最终影响的是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在考察一个厂商是否愿意在人才上投入时,最简单的方法时看厂商是产品和服务导向型的,还是营销导向型的。部分厂商宁愿把大量的资金花在做推广上,而不愿意花在人才投入上,他们更看重短期的直接的利益,在选择研发管理工具时,对于这部分厂商应该要非常的小心。
4. 品牌口碑
最后品牌口碑也是考察厂商的一个重要方面,毕竟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在选择研发管理工具时也要多参考行业内对厂商的口碑如何,尤其要关注实际使用过一段时间的客户反馈,产品好与坏,他们最有发言权。
七、总结
以上我们分析了在选型研发管理工具时需要考虑的六个因素,分别是:功能性、非功能性、易用性、产品价格、服务、厂商,并且每个因素中也包括了很多个需要考察的方面,为了方便大家梳理,特意做成了思维导图供参考:
总之选型研发管理工具不能依靠单一因素,而是要综合考量,既要看价格也要看服务,既要看功能性也要考虑非功能性,最终通过权重、评分等手段,选择能给公司业务真正发展带来长期价值的产品。
文章标题:研发管理工具选型要考虑哪些内容,发布者: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orktile.com/kb/p/3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