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Worktile王涛:用一体化服务思维突围SaaS行业寒流,打造智能化的工作空间


[郭蒙] upload - 2017-09-21 15:54 50.png

2003年,美国的Salesforce、WebExCommunication、Digital Insight等公司在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领域成功崛起,将这个充满潜力的行业昭告天下。SaaS成为了一代开发者心中的风向标,狂潮开始从西方世界向东方蔓延。

预言家们笃定,中国的企业级市场将成为一座巨大的金矿,而SaaS便是打开金矿大门的钥匙。几经酝酿之后,2013年,SaaS市场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蓬勃生长,无数以SaaS产品为核心的公司诞生,Worktile便赶上了这波浪潮。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几年之间,阿里的钉钉与企业版微信相继上线,“BAT”的加入一时让SaaS行业达到顶峰。

市场受到热捧后,资本热度被驱动。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范围内,共追踪到691起企业级服务投融资事件,总融资额为1,469亿元。虽然融资事件的数量比之2015年有所下降,但融资金额上涨了3倍。

然而,故事继续向下走却出现了断档。2017 年上半年,国内有 112 家SaaS企业获得融资,有具体数额可查的总融资数超过43. 96 亿元,可能是SaaS行业 5 年来融资最少的一年。

近5年时间过去,投资机构获得的回报与预期相差甚远,当资本退潮,不计其数的裸泳者搁浅消亡。未成熟的企业级市场和SaaS产品发育的迟缓让挖掘金矿的时机推迟到来,这是最坏的时代。

但对于Worktile、Teambition、Tower等生存下来的企业而言,这恰恰也是最好的时代。因为,这个行业还没有诞生一个真正的独角兽,创造历史的机会仍在。

谁会在SaaS行业中异军突起?Worktile创始人兼CEO王涛和他的Worktile团队能做到吗?

Worktile打入SaaS

Worktile成立于2012年11月,第一款产品于2013年11月落地,2016年开始步入商业化阶段,2017年5月份,Worktile开始盈利,8月份,Worktile6.0版本正式上线。

对于超越千军万马走到今天的Worktile来说,仅用几个时间点和里程碑事件来梳理它的足迹,显得有些单调。在既定的结果背后,总有一些故事或经历值得被挖掘。

从高中时代起,王涛就对刚刚在国内兴起的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阴差阳错在大学期间他并未如愿读取计算机专业。纵然如此,由于对计算机的痴迷,王涛大一期间就拥有了电脑,成为机电工程学院第一个买电脑的人。

抱着“计算机将统治世界”,学计算机亦可以改变人生的想法,王涛在计算机的研究上下足了功夫,并成为机电工程专业里面计算机学得最好的学生。本科四年期间,他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计算机身上。2003年,王涛考上了本专业的研究生,恰巧其研究生导师是计算机学院的院长,他便开始跟着导师一起做项目,于是有趣的一幕出现了,王涛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在7年的机电工程学习生涯中得到快速提升。

方向已定,恰逢国内计算机行业迎来风口,硕士毕业后,王涛一头扎进软件开发领域。2006年月至2008年,王涛在长城计算机软件及系统有限公司担任高级软件工程师;随后三年,王涛在一家外企——Ethos Technologies,担任高级系统架构师。

5年的实践积累,王涛经历了自身成长及技术实战的蜕变期和升华期。期间,王涛还连续3届成为微软技术英雄社区MVP称号获得者,在圈子内打响了名号。

而在真正创办Worktile之前,王涛还曾有过一次创业经历。2011年下半年,王涛以合伙人的身份与朋友成立过另一家公司,当时是做一个名为“万花筒”的产品。该产品可以通过算法分析用户的兴趣,进而为用户分发相应的电影、视频、资讯等内容。但由于所做的产品不够垂直,也遇到了资金压力,公司仅生存了10个月左右。

但这段经历,却让王涛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公司要运转一定要重视现金流,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这是生存的关键;第二,方向一定要选对,要做一个自己感兴趣、能hold住又能走得比较远的方向。”这为后来他创办Worktile做了良好的铺垫。

2012年初,王涛离开了第一次创业的团队,经历了半年的真空期。期间,他不断对过去总结,并认真思索自己下一步的方向。

“我不太适合做2C的,2C的事情我都玩不太转,对C端用户不太敏感;另外,在外企管理研发团队期间,很容易接触到一些海外的管理工具,有一些产品是我们非常喜欢的,这种工具的价值能够很轻易地描述清楚,所以我就想把这个产品做到国内。”

于是出现了前面提到的那一幕,2012年11月份,王涛再一次创业,成立Worktile,跟随SaaS行业的大潮向未来进军。当问到为什么还要坚定去创业,王涛说,“虽然第一次创业失败了,但创业是会上瘾的。”

差异化竞争路线

“我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希望更多人能用我们开发出来的产品,希望我们的产品发挥价值,为使用者创造价值。”但创办Worktile之后,王涛并没有立即去做产品。经历了第一次创业的失败,王涛深知,技术和研发投入必须先行,筹备资金提上日程。

于是,Worktile团队做了一些微软、新浪等公司的外包项目,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同时整个团队也在这个过程中凝聚起来。万事俱备后,Worktile初代产品终于在2013年11月5日正式发布上线,一个以提升工作效率为核心企业协作平台诞生了。

最初,Worktile的使命是用以“任务”为核心的协作方式赋能B端。“每天的工作中,我们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收发邮件,用Dropbox等云存储实现资源共享,用微信、QQ等工具实现沟通交流,但依然难以避免团队中工作沟通不畅、信息未能同步的情况。”于是,Worktile做了看板式任务管理,其可以直观地查看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每个员工的任务完成情况,可以针对任务设置相应的提醒策略,确保不会错过任何一件重要的事情。

Worktile以轻便和敏捷的特点,被业内所接纳,也赢得投资商的青睐。2013年,Worktile获得由云天使基金投资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2014年,其获得由宽带资本投资的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截至2015年底,Worktile已经积累了超过30万个团队客户,触及的个人用户数多达三百余万。尽管当时的客户使用的多是免费的个人版系统,但庞大的用户数量意味着Worktile已渐受市场认可。

随着SaaS市场的日渐壮大,Worktile面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若想在火热的企业级市场中生存下去,就需要不断在潮来潮去之间闪转腾挪。

“Worktile是我们与客户一同打造的”,王涛告诉Xtecher,在践行商业化的过程中,Worktile不断根据客户的需求更新自己的产品,利用SaaS相较传统软件响应速度更快的优势,Worktile基本每周都会迭代,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比如,我们把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讯)和任务在各个层面打通了,不仅可在聊天窗口下方创建任务,还可将沟通的内容直接创建为任务。”

“我们拥有比较完整的客户沟通团队,跟用户之间有几乎一对一的响应关系,会把客户的声音定期整合;另外产品团队跟客户也保持一定的沟通,与客户保持紧密关系。”紧跟客户需求向前走,是Worktile持续健康生长的一个法宝。

但王涛很清楚,从技术层面而言,及时根据客户需求更新产品并不是难题,而往往决定一个技术服务型企业能够向下走的,很多时候并不在于技术,更多在于服务。

显然,对于做B端生意的企业而言,成功的关键在于服务的模式和思维能否走在客户前面。

“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新兴经济体越来越多,未来协作本身的边界会模糊,Worktile这样一个企业协作平台如何发挥更大的价值?就是要整合、集成实现一体化服务。”认识到这一点后,相比于竞品在原先的垂直领域深耕,Worktile必须另辟蹊径,与竞品展开差异化竞争路线,并在两年前便开始转变方向。

“今天在产品层上Worktile的定位是‘一体化多场景的协作办公平台’,基于消息任务作为核心,同时能够满足一家公司在工作场景的多样化诉求。所以我们也会把一些原来传统的软件,像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类的一些产品拿进来,以免让客户跨不同的工具去衔接数据。”

目前,Worktile中除了任务管理、沟通工具之外,还有日历、企业级网盘、模板化的工作简报及其他办公应用。同时,Worktile还置入了第三方工具的入口,支持包括微信、印象笔记等超过100个企业级服务。“我们把它称作连接的价值,因为作为工作的场景还是需要能够把数据统一。”

此外,在刚刚上线的6.0版本中,Worktile又新增了目标管理模块,实现完整的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管理,成为国内第一个落地OKR的工作平台。

就这样,在潮水汹涌翻覆无常的时代,Worktile在潮起潮落之间闪转腾挪,以客户需求为价值导向,构筑了独特的风格和价值。

加速跑背后的压力与挑战

不断发展的Worktile逐渐步入发展正轨,并开始加速跑。

2016年初,Worktile组建了销售团队,正式践行商业化,并已于今年5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实现盈利,目前单月可以实现200万~300万元的营收。

“从去年到今年基本每个月保持在15%~20%左右的营收环比增长,复合增长今年同比去年大概增长600%”,王涛说,“经过了3年多的前期准备,我们已经走到了高速成长的启动阶段,正在向规模化迈进。”

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对客户渠道的打通。截至目前,Worktile的付费企业客户接近3千家左右,包括中国移动、迪卡侬、奔驰、天弘基金等,其产品专注面向中小型企业或大型企业的某一子公司及业务团队。

步入高速增长期的Worktile同样面临着挑战和压力。

眼下,Worktile要迅速扩张面临市场阶段性发展的阻碍。美国SaaS行业已经进入了广泛的应用期,非上市SaaS 公司数量超过200 家,其中 28 个估值已经超过10 亿美元。但中国企业级市场尚未形成规模,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企业级客户对SaaS产品的认知还比较浅。

市场竞争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在企业协作平台这一领域,除了Worktile之外,还存在Teambition、Tower等竞争者,尽管各企业的竞争逐渐走向差异化,但在市场认知较模糊的背景下,各方的竞争压力依然存在。不过,在王涛看来,有竞争并不完全是坏事。“如果没有竞争对手问题可能也很大,有竞争对手反而会逼着我们每周都向前走。”

市场敏感性和跟进的速度也要提升。“我们一直以来把很大的精力都放在了技术和服务上,这就导致对市场不太敏感,所以在市场认知度上,也要尽快去突破。”好在目前,Worktile的销售体系已经渐渐成熟,拓展客户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

王涛总结,“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基本上没有生存压力,但是有发展压力。”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他认为Worktile拥有在竞争对手之中脱颖而出的机会。“我内心还是觉得国内的to B市场有机会出现几家或者几十家比较大的公司。我们要加快发展实现更多想法,接下来将筹备B轮融资。”

终极使命:打造一体化的智能工作空间

尽管Worktile已经具备自我造血能力,但王涛的野心不止于此。他对未来提出的构想是,要打造一个一体化的智能工作空间。

“如果资金充沛,我们未来还要结合企业级市场的发展继续深耕一体化服务。”

伴随着SaaS行业进入深水区,2017年,阿里云发布的最新中国SaaS研究报告称,中国正迈向“新SaaS”时代——Security(安全)、AI(智能)、API(连接)、Symbiosys(共生)将成为SaaS新的的代名词。

目前,Worktile的发展思路已经开始向“新SaaS时代”靠拢。在Worktile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将聚焦三个关键词:数据、连接、垂直化。

数据。“我们计划要成立数据研究院,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进而强化服务能力。作为一家技术服务型公司,我们希望基于协作数据反过来为客户提供决策,通过不同维度的统计分析,告诉企业的管理层或者是决策层,产品使用的频度及运营的情况。”

现在,Worktile已经在基于沉淀的数据构建模型去生成图表和报表,帮助客户提升决策力。未来,基于数据,Worktile还将根据客户不同的场景诉求,提供数据及产品层面的相应解决方案。“未来数据如果更智能、数据量更大的时候,我们还可能为客户提供进一步的预警服务,通过数据提供动态支持。”

连接。“继续深化连接功能,连接得越多,数据的沉淀才会更加丰富;同时,连接也是提升我们产品能力的重要手段,未来我们可能会从内部协作发展到连接外部的协作,去连接多个客户的办公场景,从各个层次提升协作效率。”

垂直化。“垂直化并不意味着放弃一体化,而是在一体化的基础上选择客户使用频率高的功能或者市场空间大的行业做深,充分满足某一个行业或场景的个性化需求。”目前,Worktile已经着手去做行业版的相关产品,针对某一个行业及其工作场景,从UI设计到相应的专用术语,做垂直和深入。

王涛坚信,跟用户贴得越紧,被抛弃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是Worktile一直以来发展的核心理念。”

作为服务企业级市场的公司,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王涛也有着充足的准备。Worktile的云存储采用的是亚马逊提供的服务,它足够安全稳定。同时,Worktile也会采购业内专业的安全解决方案为数据和服务提供安全支持。在稳定性方面,Worktile拥有用户反馈的入口,大部分Bug可以做到用户端无感解决。

在王涛看来,从工作到创业至今,他已踩过了太多的坑,所以在带领Worktile前行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可操作性,也愈发脚踏实地。

“如果说,有什么远大一点的梦想,我就希望像当年比尔盖茨说每个人都要使用一台电脑一样,每一家公司都应该有一个一体化的智能工作空间。如果说谷歌颠覆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淘宝颠覆了购物的方式,滴滴颠覆了打车的方式,我希望最终Worktile能够真正颠覆工作的方式。”

对于中国的SaaS行业而言,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潮来潮去,何其汹涌,何其失落。明天从来都难以预料,未来会属于Worktile吗?

故事仍在继续。

智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