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数据库叫做“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是中国科学院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更好地服务科研工作和国家经济建设,组织和实施的一项重大科研设备建设项目。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系列以科学研究所需的专业科学数据为内容,以现代电子计算机为工具,通过网络提供服务的科学数据库系统。这个数据库系统被设计为一个分布式、多层次、多类型的科学数据信息服务系统。它的特点包括数据内容丰富、数据质量高、数据服务便捷等。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数据库的内容筹备;二、数据库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的建设;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制;四、数据库的使用和服务。
一、数据库的内容筹备
在数据库的内容筹备方面,首先进行的是相关科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这包括了各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各类科学数据。这些数据经过专业人员的筛选、整理、加工,形成了数据库的内容。
二、数据库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的建设
在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的建设方面,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了一个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硬件环境。在软件环境方面,除了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外,还研制了一些专门的软件工具,以满足科学数据的特殊需求。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制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制方面,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开发了一套自主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地管理数据库的内容,还提供了丰富的查询和统计功能,以支持科研人员的数据分析工作。
四、数据库的使用和服务
在使用和服务方面,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通过网络,为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提供数据查询、下载和在线分析等服务。同时,还为用户提供了一系列的培训和技术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数据库资源。
总的来说,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的建设,是中国科学院为了适应科学研究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起来的一个科学数据信息服务系统。它的建设和使用,对于推动中国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问答FAQs:
中国首个数据库叫什么?
中国首个数据库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于1982年推出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数据库(CNIC-DB)。CNIC-DB是一个面向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综合性数据库,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文献、学术期刊、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等信息资源。
CNIC-DB的推出填补了中国科研机构在数据库服务方面的空白,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和获取渠道。CNIC-DB的建立和发展也为中国科研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数据库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CNIC-DB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含多个子数据库的综合性平台,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它不仅提供了海量的文献和论文资源,还包括了专利、标准、科技项目、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等相关信息。通过CNIC-DB,科研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文献检索、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促进了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创新。
总而言之,中国首个数据库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数据库(CNIC-DB),它的推出填补了中国科研机构在数据库服务方面的空白,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和获取渠道,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文章标题:中国首个数据库叫什么,发布者:飞飞,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orktile.com/kb/p/288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