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de强缓存和协商缓存怎么实现

    什么是浏览器缓存

    浏览器缓存(http 缓存) 是指浏览器在本地磁盘对用户最近请求过的文档进行存储,当访问者再次访问同一页面时,浏览器就可以直接从本地磁盘加载文档。

    优点

    减少了冗余的数据传输,节省带宽,减少服务器压力

    加快了客户端加载速度,提升用户体验。

    强缓存

    强缓存不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而是直接从缓存中读取资源,强缓存可以通过设置两种 HTTP Header 实现:Expires 和 Cache-Control,这两个头部分别是HTTP1.0和HTTP1.1的实现。

    Expires

    Expires是HTTP1.0提出的一个表示资源过期时间的header,它描述的是一个绝对时间,由服务器返回。

    Expires 受限于本地时间,如果修改了本地时间,就会造成缓存失效。

    Cache-Control

    Cache-Control 出现于 HTTP/1.1,常见字段是max-age,单位是秒,很多web服务器都有默认配置,优先级高于Expires,表示的是相对时间。

    例如Cache-Control:max-age=3600 代表资源的有效期是 3600 秒。取的是响应头中的 Date,请求发送的时间,表示当前资源在 Date ~ Date +3600s 这段时间里都是有效的。Cache-Control 还拥有多个值:

    • no-cache 不直接使用缓存,也就是跳过强缓存。

    • no-store 禁止浏览器缓存数据,每次请求资源都会向服务器要完整的资源。

    • public 可以被所有用户缓存,包括终端用户和 CDN 等中间件代理服务器。

    • private 只允许终端用户的浏览器缓存,不允许其他中间代理服务器缓存。

    要注意的就是no-cache和no-store的区别,no-cache是跳过强缓存,还是会走协商缓存的步骤,而no-store是真正的完全不走缓存,所有资源都不会缓存在本地

    协商缓存

    当浏览器对某个资源的请求没有命中强缓存,就会发一个请求到服务器,验证协商缓存是否命中,如果协商缓存命中,请求响应返回的http状态为304并且会显示一个Not Modified的字符串。

    协商缓存用的是【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和【ETag、If-None-Match】这两对Header来管理的。

    注意!!协商缓存需要配合强缓存使用,使用协商缓存需要先设置Cache-Control:no-cache或者pragma:no-cache来告诉浏览器不走强缓存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这两个Header是HTTP1.0版本提出来的,两个字段配合使用。

    Last-Modified 表示本地文件最后修改日期,浏览器会在请求头带上If-Modified-Since(上次返回的Last-Modified的值),服务器会将这个值与资源修改的时间匹配,如果时间不一致,服务器会返回新的资源,并且将 Last-Modified 值更新,作为响应头返回给浏览器。如果时间一致,表示资源没有更新,服务器返回 304 状态码,浏览器拿到响应状态码后从本地缓存中读取资源。

    但Last-Modified有几个问题。

    • 文件虽然被修改了,但最终的内容没有变化,这样文件修改时间还是会被更新

    • 有的文件修改频率在秒以内,这时候以秒粒度来记录就不够了

    • 有的服务器无法精确获取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所以出现了ETAG。

    ETag、If-None-Match

    在HTTP1.1版本中,服务器通过 Etag 来设置响应头缓存标识。Etag 的值由服务端生成。在名列前茅次请求时,服务器会将资源和 Etag 一并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将两者缓存到本地缓存数据库。在第二次请求时,浏览器会将 Etag 信息放到 If-None-Match 请求头去访问服务器,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会将服务器中的文件标识与浏览器发来的标识进行对比,如果不相同,服务器返回更新的资源和新的 Etag ,如果相同,服务器返回 304 状态码,浏览器读取缓存。

    node强缓存和协商缓存怎么实现

    流程总结

    node强缓存和协商缓存怎么实现

    总结这几个字段:

    • Cache-Control —— 请求服务器之前

    • Expires —— 请求服务器之前

    • If-None-Match (Etag) —— 请求服务器

    • If-Modified-Since (Last-Modified) —— 请求服务器

    node实践

    本文用koa来做例子,因为koa是更轻量级的、更纯净的,本身并没有捆绑任何中间件,相比express自带了很多router、static等多种中间件函数,koa更适合本文来做示例。

    koa启动服务

    秉着学习和更容易理解的宗旨,不使用koa-static和koa-router中间件,用koa简易实现web服务器来验证之前的结论。

    创建项目
    # 创建并进入一个目录并新建index.js文件mkdir koa-cachecd koa-cachetouch index.js# 初始化项目git inityarn init# 将 koa 安装为本地依赖yarn add koa
    koa代码
    /*app.js*/const Koa = require('koa')const app = new Koa()app.use(async (ctx) => {    ctx.body = 'hello koa'})app.listen(3000, () => {  console.log('starting at port 3000')})

    启动服务

    node index.js

    这样一个koa服务就起来了,访问localhost:3000可以就看到hello koa。

    为了方便调试,修改代码不用重新启动,推荐使用nodemon或者pm2启动服务。

    原生koa实现简易静态资源服务

    实现一个静态资源服务器关键点就是根据前端请求的地址来判断请求的资源类型,设置返回的Content-Type,让浏览器知道返回的内容类型,浏览器才能决定以什么形式,什么编码来读取返回的内容。

    定义资源类型列表

    const mimes = {  css: 'text/css',  less: 'text/css',  gif: 'image/gif',  html: 'text/html',  ico: 'image/x-icon',  jpeg: 'image/jpeg',  jpg: 'image/jpeg',  js: 'text/javascript',  json: 'application/json',  pdf: 'application/pdf',  png: 'image/png',  svg: 'image/svg+xml',  swf: '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tiff: 'image/tiff',  txt: 'text/plain',  wav: 'audio/x-wav',  wma: 'audio/x-ms-wma',  wmv: 'video/x-ms-wmv',  xml: 'text/xml',}

    解析请求的资源类型

    function parseMime(url) {  // path.extname获取路径中文件的后缀名  let extName = path.extname(url)  extName = extName ? extName.slice(1) : 'unknown'  return mimes[extName]}

    fs读取文件

    const parseStatic = (dir)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resolve(fs.readFileSync(dir), 'binary')  })}

    koa处理

    app.use(async (ctx) => {  const url = ctx.request.url  if (url === '/') {    // 访问根路径返回index.html    ctx.set('Content-Type', 'text/html')    ctx.body = await parseStatic('./index.html')  } else {    ctx.set('Content-Type', parseMime(url))    ctx.body = await parseStatic(path.relative('/', url))  }})

    这样基本也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静态资源服务器。然后在根目录下新建一个html文件和static目录,并在static下放一些文件。这时候的目录应该是这样的:

    |-- koa-cache    |-- index.html    |-- index.js    |-- static        |-- css            |-- color.css            |-- ...        |-- image            |-- soldier.png            |-- ...        ...   ...

    这时候就可以通过localhost:3000/static访问具体的资源文件了。

    index.html

    <!DOCTYPE html><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   <title>test cache</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href="/static/css/index.css" rel="external nofollow"  /> </head> <body>   <div id="app">测试css文件</div>   <img src="/static/image/soldier.png" alt="" /> </body></html>

    css/color.css

    #app {  color: blue;}

    这时候打开localhost:3000,就能看到效果

    到这里基本的环境就都搭好了。接下来进入验证阶段。

    强缓存验证

    在没有任何配置之前,可以看下network:

    node强缓存和协商缓存怎么实现

    这时候无论是首次还是第几次,都会向服务器请求资源。

    注意!!!在开始实验之前要把network面板的Disable cache勾选去掉,这个选项表示禁用浏览器缓存,浏览器请求会带上Cache-Control: no-cache和Pragma: no-cache头部信息,这时候所有的请求都不会走缓存

    node强缓存和协商缓存怎么实现

    设置Expire

    修改index.js中的app.use代码段。

    app.use(async (ctx) => {  const url = ctx.request.url  if (url === '/') {    // 访问根路径返回index.html    ctx.set('Content-Type', 'text/html')    ctx.body = await parseStatic('./index.html')  } else {    const filePath = path.resolve(__dirname, `.${url}`)    ctx.set('Content-Type', parseMime(url))    // 设置过期时间在30000毫秒,也就是30秒后    ctx.set('Expires', new Date(Date.now() + 30000))    ctx.body = await parseStatic(filePath)  }})

    用ctx.set(&lsquo;Expires&rsquo;, new Date(Date.now() + 30000)),设置过期时间为当期时间的30000毫秒,也就是30秒后(后面的设置头部信息都是这里修改)。

    再访问下localhost:3000,可以看到多了Expires这个Header。

    node强缓存和协商缓存怎么实现

    后面在30秒之内访问都可以看到network的Size,css文件显示的是disk cache,而image资源显示的是from memory cache。这时候浏览器是直接读的浏览器缓存,并没有请求服务器,可以尝试把css和图片文件改名称或者删除验证下,页面显示正常,说明之前的结论是没错的。

    node强缓存和协商缓存怎么实现

    Cache-Control

    ctx.set(&lsquo;Cache-Control&rsquo;, &lsquo;max-age=300&rsquo;)设置300秒有效期,验证方式同上。

    协商缓存验证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HTTP1.0协商缓存关键点就是根据客户端请求带的ifModifiedSince字段的时间和请求的资源对应的修改时间来判断资源是否有更新。

    首先设置Cache-Control: no-cache, 使客户端不走强缓存,再判断客户端请求是否有带ifModifiedSince字段,没有就设置Last-Modified字段,并返回资源文件。如果有就用fs.stat读取资源文件的修改时间,并进行对比,如果时间一样,则返回状态码304。

     ctx.set('Cache-Control', 'no-cache') const ifModifiedSince = ctx.request.header['if-modified-since'] const fileStat = await getFileStat(filePath) if (ifModifiedSince === fileStat.mtime.toGMTString()) {    ctx.status = 304 } else {    ctx.set('Last-Modified', fileStat.mtime.toGMTString())    ctx.body = await parseStatic(filePath) }

    etag、If-None-Match

    etag的关键点在于计算资源文件的少数性,这里使用nodejs内置的crypto模块来计算文件的hash值,并用十六进制的字符串表示。cypto的用法可以看nodejs的官网
    。crpto不仅支持字符串的加密,还支持传入buffer加密,作为nodejs的内置模块,在这里用来计算文件的少数标识再合适不过。

        ctx.set('Cache-Control', 'no-cache')    const fileBuffer = await parseStatic(filePath)    const ifNoneMatch = ctx.request.headers['if-none-match']    const hash = crypto.createHash('md5')    hash.update(fileBuffer)    const etag = `"${hash.digest('hex')}"`    if (ifNoneMatch === etag) {      ctx.status = 304    } else {      ctx.set('etag', etag)      ctx.body = fileBuffer    }

    效果如下图,第二次请求浏览器会带上If-None-Match,服务器计算文件的hash值再次比较,相同则返回304,不同再返回新的文件。而如果修改了文件,文件的hash值也就变了,这时候两个hash不匹配,服务器则返回新的文件并带上新文件的hash值作为etag。

    node强缓存和协商缓存怎么实现

    关于“node强缓存和协商缓存怎么实现”这篇文章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感谢各位的阅读!相信大家对“node强缓存和协商缓存怎么实现”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大家如果还想学习更多知识,欢迎关注亿速云行业资讯频道。

    文章标题:node强缓存和协商缓存怎么实现,发布者:亿速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orktile.com/kb/p/28368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亿速云亿速云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2年9月21日 下午10:58
    下一篇 2022年9月21日 下午10:59

    相关推荐

    • SQLMAP插件tamper编写与使用的方法是什么

      一、SQLMAP插件tamper简介 我们在安装SQLMAP后,一般来说会有一个名为tamper的目录,在该目录下,有很多python脚本,这些python脚本,就是sqlmap的插件,tamper翻译成中文是过滤的意思,这些脚本,对sqlmap的payload进行一定的修改,将其中容易被拦截的关键…

      2022年8月27日
      54700
    • mysql如何修改字段值少数

      在mysql中,可以通过使用ALTER TABLE语句给字段添加少数约束(Unique Key)来让字段值少数,语法为“ALTER TABLE 数据表名 ADD CONSTRAINT 少数约束名 UNIQUE(字段名);”。ALTER TABLE语句用于修改原有表的结构;而少数约束可以确保字段的少数…

      2022年9月20日
      69100
    • program files可不可以删除

      “program files”不可以删除;“program files”文件夹是windows系统的程序文件夹,在系统安装完成后就已经生成,该文件夹用于存放已经安装的应用程序,位于C盘根目录,如果删除可能会导致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导致操作系统的崩溃。 本教程操作环境:windows10系统、DELL …

      2022年9月10日
      44300
    • 如何分析Web渗透信息

      信息收集主要是收集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和网站的敏感信息,主要包括域名信息、子域名信息、目标网站信息、目标网站真实IP、目录文件、开放端口和服务、中间件信息、脚本语言等等等。结合各路大佬的收集经验,菜鸟总结了8种信息收集的方式,有不足之处,欢迎赐教,欢迎斧正。个人感觉重点是顺手的工具、有IP代理池、日常收…

      2022年9月24日
      29200
    • html5中使用哪个标签嵌入音频

      在html5中,可以使用audio标签嵌入音频;该标签的作用就是定义声音,比如音乐或者其他声音流,并且该标签仅支持MP3、Wav和Ogg三种声音格式,语法为“<audio src=”音频文件”>”。”。 本教程操作环境:windows10系统、html5版本、De…

      2022年9月15日
      27100
    • 电脑core的含义是什么

      电脑中core有两种意思:1、核心,也即内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2、酷睿,core是英特尔的处理器名称,酷睿是英特尔公司继奔腾处理器之后推出的处理器品牌,目前已经发布了十二代酷睿处理器。 本教程操作环境:windows10系统、DELL …

      2022年9月6日
      1.3K00
    • MySQL慢查询日志怎么设置

      一、概述 MySQL的慢查询日志是MySQL提供的一种日志记录,它用来记录在MySQL中响应时间超过阀值(long_query_time,单位:秒)的SQL语句。默认情况下,MySQL不启动慢查询日志。本文简单介绍如何开启慢查询日志,如何用mysqldumpslow分析慢查询。 二、慢查询日志设置 …

      2022年9月15日
      48500
    • 如何使用JQuery的turn.js库来实现翻书效果

      实现效果如下 官方示例代码: html: <div id = “ flipbook” > <div class = “ hard” > Turn.js </ div> <div class = “ hard” > </ div> <d…

      2022年9月8日
      42100
    • win7如何清理c盘垃圾不影响系统

      win7清理c盘垃圾不影响系统的方法 1、 双击计算机图标,进入资源管理器。 2、右击C盘,选择属性 3、点击常规,点击磁盘清理。 4、勾选需要清理的文件点击确定即可。 读到这里,这篇“win7如何清理c盘垃圾不影响系统”文章已经介绍完毕,想要掌握这篇文章的知识点还需要大家自己动手实践使用过才能领会…

      2022年9月24日
      52800
    • css的含义有哪些

      css有多种含义:1、层叠样式表,是一种用来表现HTML或XML等文件样式的计算机语言;2、特卫安防集团,是国内少数定位高端安全服务的企业;3、集群交换机系统,是将几台交换机通过专用的集群线缆链接起来,对外呈现为一台逻辑交换机;4、内容扰乱系统,是一种防止直接从盘片上复制视频文件的数据加密和鉴定方法…

      2022年9月22日
      38800
    站长微信
    站长微信
    电话联系

    400-800-1024

    工作日9:30-21:00在线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