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模型的使用场合有哪些

小编 1443

瀑布模型的使用场合有:1.需求稳定的场合:即需求在开发初期就能确定;2.稳定低风险项目:规模小、实现简单且易于控制的项目;3.用户参与需求低的场合: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项目后期看产品;4.二次开发项目:仅进行定制修改,不改变系统内核。

1.需求稳定的场合

由于瀑布模型要求在开发初期就要确定用户需求,因此比较适合需求稳定的场合,即需求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就已确定,且项目开发周期内需求没有或极少变化,在开发过程中能对需求变更进行严格控制,例如航空航天、金融核心系统等。

2.稳定低风险项目

在瀑布模型中,需求或设计中的错误往往只有到了项目后期才能够被发现,对于项目风险的控制能力较弱,从而导致项目常常延期完成,开发费用超出预算。因此,该模型更适用于开发人员比较熟悉的应用领域,且用户的使用环境比较稳定,项目规模比较小,实现简单且易于控制的项目。

3.用户参与需求低的场合

瀑布模型要求客户必须能够完整、正确和清晰地表达他们的需要;在开始的两个或3个阶段中,很难评估真正的进度状态;当接近项目结束时,出现了大量的集成和测试工作;直到项目结束之前,都不能演示系统的能力。因此,如果是采取合同式的合作方式,严格按照说明执行,且客户需求明确不参与软件实现过程,就可以使用瀑布模型。

4.二次开发项目

二次开发是在现有的软件上进行定制修改,功能的扩展,然后达到自己想要的功能,一般来说都不会改变原有系统的内核,因此也比较适合使用瀑布模型。

延伸阅读

瀑布模型是什么?

1970年,温斯顿·罗伊斯(Winston Royce)提出了知名的“瀑布模型”。它是一种线性模型,各个阶段按照顺序依次进行,下一阶段依赖于上一阶段的结果。编码处于软件开发的中后期,体现了推迟实现的观点,强调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的重要性。

瀑布模型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瀑布模型以文档为驱动,每个阶段都有与其相关联的里程碑和可交付产品。每个阶段都会产生相应的报告。每个阶段结束前都会进行文档审查,及早改正错误。

推荐阅读

什么是瀑布开发?适用于哪些场景?有哪些瀑布开发管理系统?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

站长微信
站长微信
电话联系

400-800-1024

工作日9:30-21:00在线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