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底层价值系列:统一思想

某公司在内部做了一件这样的事情,在ToB圈子里传播很广:

在某一年的Q3,提出了789战役,即7月达成700万,8月达成800万,9月达成900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全员销售,当一个研发工程师站在销售位置上去给潜在客户打电话推销产品的时候,公司内部的氛围就发生了某些变化。这位CEO每月开战略同步会,不厌其烦地输出使命、愿景、价值观,同步当前的目标进度。每个月开,全员参与。而一般200多人公司的CEO是没有这个时间的。

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你可以随便拉5个人问一下你们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CEO今年的目标、当前的完成情况,95%都说不出来。上面这个公司,95%张口就来,都不带想的。

联想到了什么?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及地委、县委、重要厂矿企业和部队的负责干部7000多人(因此又称“七千人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书面报告和讲话,“1962年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工作最关紧要的一年”,“我们必须抓紧”。
七千人大会一个重要的目的:统一思想。

我们看到,刘少奇在会议上公布了中共1962年最重要的事情,用OKR的O表述出来即是:

O:抓紧调整国民经济

公司级别的O确定了,KR怎么搞?可参见为什么说OKR是沟通工具?

5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讨论中央财经小组提出的《关于讨论1962年调整计划的报告》。会议由刘少奇主持,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作了讲话。会议正确地分析了财政经济形势,作出了全面贯彻执行“八字”方针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大幅度调整的重大决策,要求切实地按照农、轻、重次序对国民经济进行综合平衡。为此,会议决定进一步缩短工业生产建设战线,大量减少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切实加强农业战线,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等一系列调整国民经济的果断措施。会后随即迅速贯彻落实:基本建设投资,由1961年的123.3亿元,减少到1962年的67.6亿元。工业战线实行必要的关停关转;国营工业企业在1961年减少的基础上,这一年减少1.8万多个。这一年1月至8月,精简职工850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000万人。为了实现中共中央在1962年初提出的“当年平衡,略有回笼”的方针,除加强银行信贷和财政管理外,还对部分商品实行高价销售的办法。

KR1:基本建设投资降低至67.6亿元 **
*KR2:国营工业企业减少1.8万个 *
*KR3:精简职工850万人 *
**KR4:城镇人口减少1000万人

看到公司级的OKR定稿了,核心管理层陈云同志提出了一个部门目标作为公司目标的子目标:

2月21日至23日,刘少奇在北京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毛泽东在外地未参加),讨论1962年国家预算经济形势问题。会议分析了当时农业生产下降,市场紧张,物价高涨,通货膨胀和国家存在大量财政赤字的情况,认为我国的财政经济形势是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必须确定一个调整恢复时期,以农业为基础,全面地调整国民经济。会上,陈云作了题为《目前财政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讲话,得到了其他常委的一致赞同。在得到毛泽东同意后,3月18日将这个讲话批发各地区、各部门。4月19日,中央决定由陈云担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统管财经工作。

O: 以农业为基础调整国民经济
KR1: 三包落地(队包产,组包工,田间管理包到户)
KR2: 产量超产奖励的个人责任制落地

在党内,我们是如何同步这些“OKR”的呢?印制红头文件,逐级下发;在各地贴大字报,宣传标语。

就像我们在深圳的一家300人的公司看到的那样,用Excel实施OKR;像快手工位过道的一块块写着OKR的白板那样。

Microsoft Office?Google Docs?Worktile?Whatever。虽然用什么样的手段同步信息落地OKR并不重要,但是你起码得有这样一个载体,全员可随时访问,动态更新,否则你做这件事的效率会大打折扣:

框架搭建起来了, 具体如何做?可参考为什么说OKR是沟通工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