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专题之一】客邻尚品——让货品在系统中顺畅地流动

跨境电商的领跑者

最近跨境电商风生水起,无论体量大小,各家电商纷纷磨刀霍霍,紧盯这一块逐渐成型的蛋糕,俨然一片新的红海即将产生。客邻尚品(CLIM)作为早起的“鸟儿”,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领域的机会,早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布局相关业务,近两年,随着国家跨境电商政策的逐渐明朗,客邻尚品紧抓政策机遇,到目前已经形成了美东NY+美西LA为核心仓储、境内保税仓中转快速送达、电商全平台供货+零售全面开花的布局,在各电商平台的跨境行业商家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跨境电商的成功,让客邻尚品看到了更多的机会——强大的供应链布局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把控所带来的品牌附加价值。所以这也促使客邻尚品开始尝试自有品牌和平台的搭建,同时也在和一些颇具实力的品牌进行深度的合作。业务增长和品牌的打造,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来运作,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确立江湖地位,还是需要内功足够的深厚。支撑客邻尚品高速发展的,是他们在内部协作和技术层面的大胆尝试:组建自己的技术团队,进行内部采购系统和运营系统的的开发,并且与其他第三方系统深度对接;逐渐地摒弃掉微信、QQ,转而采用Worktile进行内部的协作;他们甚至在研究通过调用Worktile的API来打通采购、销售和内部协作的各个环节。从这个角度来看,客邻尚品不单单是一家电商,更是一家颇具野心和实力的互联网公司。

解构电商

这些探索和尝试并非传统电商的常规做法,能够敢为人先,甚至有些冒险地做出转变,源于客邻尚品对于自己业务的清醒认识——“我们做的工作,其实就是让货品从采购源头开始通过我们的业务系统顺畅高效地流动到用户手中”,采购总监老毕将多年的从业经验通过一句话凝炼出来。所以,让业务流程更加高效的关键就在于让货品在系统内的流转更加顺畅,这就需要在各个关键节点做文章。

先抛开客邻尚品的个案,以电商这个行业来说,其实都有一套较为标准化的流程:

这个综合性的流程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进行一个二维地分解。纵向就是依据货品的流动不断细化的过程,横向是贯穿该过程的控制环节:

更具体的来说:纵向上,是不断细分的,由消费者的需求衍生出最骨干的架构:产品/服务——消费者需求;然后围绕着产品和服务开始各个节点的搭建:开发/定价/采购/入库——CRM/营销;最终延伸到各个可执行的环节:成本/包装/入库/付款……这些架构、节点和端点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但这种影响是无形的,为了让这种无形的作用力有序可控,就需要引入控制环节,从而让整个系统成为一部可操控的机器,并且最终服务于企业目标和增长;这些控制环节,不单单是数字指标,也会涉及到更大范围的人力、财务、行政等保障性的内容。

这种化无形为有形的系统,也就是电商行业普遍通用的各种工具,从ERP到客户沟通,从内部交流到跨部门协作,从财务结算到内部培训……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分庞杂复杂的系统,从更为实际的角度来看,也就意味着价格不菲的开发和采购费用。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两个极端的场景:一种是望而却步的从业者,干脆依靠人力来作为一些节点的支撑;另一种从业者,则是希望一劳永逸,希望依靠一个工具系统解决所有的问题。前者的问题在于,如果你的团队成员数量小于10个人,订单量不是很大,那么也许靠“吼”就可以基本保证运转。但是如果想让业务量不断的增长,扩大团队规模(这是必然的),那么这种方法就会越来越吃力,最终失灵;并且,有一点很重要的在于,在团队规模较小的时候引入工具,学习和适应成本是最低的,一旦形成了使用习惯和固定的业务流程,之后新成员加入的时候按照既定的习惯和业务经过短期学习就能上手;但是如果当团队规模达到几十上百人的时候才意识到需要系统的辅助,那时候的转变成本就不是按照十人的倍增了,而可能是几何倍数增长,因为习惯的力量实在太大,相应的转变成本也会十分的高昂。再说后者,想靠一个工具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是国人的一种惯性思维,大而全的东西总是受到追捧,总是到了真正施用起来,错漏百出的时候才会痛定思痛。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必然就需要在各个节点上有专门的工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虽然看起来分散,但是只要有适当的接口可以将整个系统连接起来,那么也可以保证业务的良好运转。大前提是要明白在系统中可以作为信息载体流动的元素是什么,这也是前面我们提到的,货品的流转才是电商系统的核心脉络,无论这种流转是以数字、价值还是实物的形态体现出来。

客邻尚品的系统——以Worktile为核心的业务映射网络

客邻尚品作为跨境电商的佼佼者,本身的业务和团队规模都很庞大,为了更好的管理各个环节,他们内部采用了几个专业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采购系统、运营系统、财务系统、ERP、CRM……这些系统就是以货品的流转作为信息载体来运行的,并且最终以结构化的方式映射到Worktile中,形成具体业务系统——Worktile这样的有机整体,然后反过来保证货品的顺畅流转。

团队架构
他们以团队组织成员。【CLIM总部】是管理层的组织;【CLIM人事行政部】囊括了北京总部的所有的成员,以进行公司的人事行政事务的统一管理;【CLIM财务部】、【CLIM军校】则分别作为财务和培训人员的组织,这些团队分别是作为业务支持组织的形式存在的,后面我们会详细介绍;而除去上面的团队之外,【CLIM跨境电商事业部】才是业务核心组织。

CLIM跨境电商事业部

事业部团队下的基本可以分为两类项目:团队和中心——前者是作为独立业务部门存在的,后者是需要跨部门协作的业务。具体说来,产品团队和运营团队的工作是可以相对独立运行的,比如产品团队对于产品的前期调研、样品采购、内部分工等不需要其他部门的干预,是独立运作的,所以是以独立的【团队】形式存在;但是当形成了一定的备货销售计划之后,就需要其他部门的人参与讨论,确定最终的方案,那么这些工作就要到【产品中心】去进行,形成最终采购需求之后,就要到【采购中心】去提交。

所以,看似是并列存在的这些项目,是有严格的流程的,这些中心和团队就可以映射到我们上面的那个流程图中,并且完美契合:

而具体到项目内部,则各个项目又会根据具体的业务特性有不同的结构,比如:

【产品中心】是按照从需求到调拨这种流程化的方式搭建的;

【战役中心】则是按照这种类别划分的方式来排布的;

而【运营团队】则是两者兼具,相邻的两个列表是按照业务形式形成一个大类,两个列表又独自是一个checking-completed的小系统。

Worktile充足的灵活性在保证了客邻尚品在业务架构上的清晰度、和其他系统良好对接的同时,也在具体的执行层面,让业务系统有条不紊的运转起来,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让货品的流转变得顺畅可控。

支撑体系
除了上面这些项目构成业务主体之外,其他的项目也构成了团队的支撑体系:

【CLIM人事行政部】下的【考勤请假区】项目用于管理团队内部的考勤记录和请假情况;

【CLIM财务部】下分为【日常费用报销】、【需求外部门协作】、【大笔资金申请审批】、【公司公章申请事宜】,将财务相关的事务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

【CLIM军校】作为团队内部的培训,有着众多的分门别类的培训课程,客邻尚品的团队文化由此也可见一斑。

想起之前在广州Worktile Talk上一个用户的精辟总结:除去基本的使用套路,Worktile能发挥多少功用,完全是和团队熟悉自己业务的程度以及创造力成正比的。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么这些项目也就揭示了一些客邻尚品之所以能够在跨境电商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原因。

小结

我们曾经也在犹疑Worktile在面对需要大量订单、数据录入的时候,这种需要较多手动调度的使用方式是否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是这次和客邻尚品的交流,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电商领域,虽然Worktile不能作为具体的业务系统进行订单、数据的自动化管理,但是可以作为其他业务系统的桥梁,进行流程的梳理、疏导和整体规划,所有的业务环节都可以投射到Worktile上形成清晰的架构;如果再通过Worktile的API与其他业务系统实现对接,那么就可以直接从业务层面实现信息的整合和打通。

这也让我们更加确信了一直以来的产品策略是正确的——做好产品的基础功能和API,保证Worktile一贯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用户永远比我们聪明,所以把专业的事情交给更专业的用户去做;只要坚持这些,Worktile和用户会给我们无限的惊喜!

感谢客邻尚品团队带给我们的这次惊喜~